道地

  • News
    • News
    • Design
    • Activity
    • Travel
  • Topic
  • Article
    • CharlotteLiu@Sheffield
    • JeffHou@Seattle
    • Wen-An Chen@Milan
  • Learn
  • Product
  • Awards
  • Projects
  • Office
  • Partners
  • All
  • Jacqueline Lee@NewYork
  • Design with Nature Now special issue
  • TSAI Yatung@HongKong
  • Wen-An Chen@Milan

一道料理吃進嘴裡,終究是以一整體發揮作用。相加、相乘、融合、吸收……才造就了豐富的味覺體驗。換句話說,不僅僅要五味俱全,更要 1+1>2。以麥克哈格暱稱為「層蛋糕」(Layer Cake)的疊圖模型來說,一塊蛋糕的美味不只是單純的奶油歸奶油,草莓歸草莓,麵粉歸麵粉……而是各種食材原料經由牙齒咀嚼、唾液混合,舌尖吸收後,才在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了「啊,真美味」的感受。

Readmore
Tai-Hsiang Cheng

道法自然的兩種表現(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三)

麥克哈格派的觀點認為,任何實質形式上的設計,在展開之前,都必須經過「生態學」這一關的檢驗,套用地景設計理論家 Marc Treib 的話,「只要過程正確了,那麼最終產出的造型本身也必然是好的」。彷彿只要方法足夠客觀,適宜的地景美學便會水到渠成。換句話說,一切講求客觀、公開、透明,讓數據說話。設計者個人的美感表現、藝術天分,則退居其次。 既然自然這麼偉大,充滿奧義,讓祂來做設計,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Readmore
Tai-Hsiang Cheng

科學只是手段(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二)

「自然」這個始終不斷流動、模糊的大概念,在「生態」、「科學」手法等基礎框架的錨定之下,變得不再那麼虛無飄渺。透過分級、疊合、組織、評估……等視覺化技術的呈現,人與土地的關係會變得清楚,能夠進一步被實證、檢驗,成為設計規劃過程重要的決策工具。最終的指向,當然是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

Readmore
Tai-Hsiang Cheng

當自然成為信仰 (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一)

觀看下雨的同時,在意識和雨之間,究竟處在何種「接收-反應」的狀態呢?如果說,意識本身就有預知、甚至回頭強化外界刺激的能力,預感觸發記憶,記憶觸發預感……那麼,與其說它是一線性的因果關係,不如說更接近自體循環般的連鎖反應吧?

Readmore
Tai-Hsiang Cheng

場所精神、主客對調、可逆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三)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地景設計界流行的幾個關鍵字:比如說,強調「動態的未完成」(地景都市主義天條); 強調「共感體驗」(大地藝術的沉浸式氛圍); 強調「在地」、「手作」(地方創生產業的小腦反射式用語)…重讀「地景的時間性」,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在設計界氾濫成災的詞彙,人類學家早以一種預言性的聲音說了出來。

Readmore
Tai-Hsiang Cheng

英戈爾和他身土不二的時間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二)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Service

  • Projects
  • Awards
  • Article
  • Office
  • Partners
  • Learn

About us

  • About Daodi
  • Published
  • 合作提案
  • facebook
  • instant
  • youtube

+886-2-2778-0650

5F., No. 310, Sec. 4, Zhongxiao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Copyright © 2024 Daodi New Media All RightsReserved.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