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花蓮將軍府1936」景觀設計,獨家專訪行遠總經理鄧浩

口述|鄧浩(行遠國際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撰稿|陳子婷(道地新傳媒企劃編輯)

 

坐落於花蓮市中正橋美崙溪旁的「花蓮將軍府1936」園區,前身是日治時代花蓮港分屯大隊軍官的住所,在 2020 年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下,花蓮縣政府投入歷史建築的修復以及周邊景觀環境規劃設計,於今年(2024)4 月 1 日正式對外開幕!「花蓮將軍府1936」園區景觀設計行遠國際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行遠國際),在過往也有許多著名作品,包含猴硐煤礦博物園區、故宮南院、基隆和平島公園、十分瀑布公園、觀音山遊客服務中心……等等,本次道地特別專訪行遠國際總經理鄧浩,與我們分享投入長達 20 年歷史場域營造時所面臨的挑戰,與設計過程中不為人知的祕辛。

將軍府現況照片(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

行遠國際總經理鄧浩與以公司logo設計的辦公室入口牆(攝影:楊博安)

美崙溪畔軍事重地的轉型

因都市發展以及地勢制高點優勢,美崙山從日治時期開始,成為了重要的軍事位置,美崙山周邊也設置了許多軍事設施,沿襲至今的許多機關仍可以看到相關的歷史脈絡,包括了花東的防衛指揮部、憲兵指揮部花蓮憲兵隊、中廣電台花蓮台、松園別館等等。

在 1936 年(戰後)所建造的「將軍府宅邸」,如何善用位處美崙溪畔的環境條件,整合園區本身歷史場景營造,將此視此為本案最大課題的鄧浩說:「歷史場域修復再利用的手法有許多種,但修復後的空間是否能擁有自償性,其實是規劃設計中最重要的考量!」在規劃時期將未來經營型態以及成功經營的可行性一同納入評估,使得園區擁有了新生命後,亦可以自給自足,避免陷入修復再利用、再荒蕪、再修復利用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將軍府園區再生的構想,以拆除圍牆、打破巷弄、創造庭園、將八棟日式宿舍當做是庭園中的茶室,以展現日本文化中茶道的待客之道「おもてなし」,並與花蓮縣文化局取得共識,將餐飲的進駐整合藝文活動為核心發展,達成永續經營的成效,避免縣政府未來承接高度維修管理費用的負擔。

行遠總經理鄧浩分享景觀設計初期所繪製手稿以及園區的整體規劃構思(攝影:楊博安)


日式庭園中茶亭的待客之道的茶亭茶室,成為花蓮接待待客外賓之處

從形式來說,相較日本建築型制上的嚴謹,日本庭園中的茶亭、茶室反而跳脫了原本嚴謹的限制,依主人個人的喜好、個性、哲學而獲得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各朝代的發展中也可以發現它的自由發展;另一方面,茶亭、茶室屬於日本人待客的地方,當客人來訪時,主人引導賓客進入居室、走入庭園再至茶亭中休息,過程包含了接待、遊逛以及休憩,然後分享。也因受禪學思想影響,庭院盡量以仿自然、模擬自然的環境,讓人在喝茶的時候彷彿沉浸於自然環境當中。

將軍府園區整體規劃以「花蓮人接待來訪賓客的地方」為概念,將園區八棟建築物比擬作為茶屋、茶亭,結合「和風庭園」的戶外空間。猶如日本茶道的待客之道:在接待客人蹲坐、飲茶時,望向戶外觀看細緻的自然庭園窗景。

將軍府戶外景觀窗景(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打破日式宿舍的圍牆及巷弄格局,庭園將庭院「公園化」

「破壞原本日式宿舍的巷弄格局,在古蹟或歷史場域裡面創造新的庭院景觀,如此破壞它所謂的歷史感,這是在設計提案過程中,一定會被挑戰的!」談起如此大破大立的設計提案,如同挑戰突破框架,鄧浩坦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小。

起初進到現場,面對大多已傾倒、破碎、不敷使用的圍牆,模糊了建築之間的私院界線,視為契機的鄧浩分享:「當面對的不再是圍牆圍起來的私院空間概念,而是建築群中一個開放空間時,與其恢復原先的巷弄形式,打破既定的空間印象,反而是一個新的機會!」打破既有日式庭院復舊保留的做法,從園區整體考量重新規劃,使得園區在戶外場域設計上,有了更多元的可能。也因文化局對此提案開放的態度,使得景觀設計上,得以盡量打破既定格局,讓它變成「既是庭園、又是公園」的空間。

談起案子中最有成就感的事,鄧浩感慨地說:「我們創造了一個有別於以往日式宿舍修復再利用的園區。在台灣這樣的做法,我們可能是第一個。」將日式建築群既有的私人庭院、圍牆跟巷弄空間格局打破,將場域空間整合,使庭院「公園化」,是這次園區景觀設計中最大的挑戰,挑戰成功後就成了最大成就! 

將軍府的今昔比較(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將軍府的今昔比較(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龜鶴格局的瀑布庭園

依附著美崙溪邊高起的土丘,行遠景觀設計創造了三層景石堆疊而成的人工瀑布,順著瀑布落下的池塘,藉由彎曲的邊緣呈現展翅的鶴形;鶴形的池中,以景石堆砌猶如烏龜造型小島,呈現龜鶴格局。龜鶴格局在日式庭園中象徵著祥瑞的意涵。打破既有巷弄格局後,將整體庭園設計結合落瀑、溪流與池塘造景的布局,創造了景深。蜿蜒的蛇形水池創造了景深,也提供了許多觀看庭園的多元視角;到了晚上,室內亮黃的燈光透出,映照在一池靜水上,襯出「庭中有池、池中有庭」的虛實意境,呈現與將軍府過往截然不同的景觀環境。

夜晚的將軍府與池塘相映,產生了虛實幻境(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

現地之中也有許多的大樹,經過評估,移除既有大樹下生長不良的先驅樹種、不同階段綠化工程中的不適當植栽,並適當移植與修剪既有植栽,使得視線通透,並將植栽結合整體庭園點景,將既有大樹樹型能夠再次顯現。

將軍府的龜鶴瀑布庭園景觀,池塘中間即龜島造型(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地形上的限制,藉由入口設計整合

美崙橋早年因防洪越堤需求而築起 3 公尺約一層樓高的路堤,使得基地成為了一個下沉空間,「因此入口的可及性與自明性,是這個案子裡面我們反覆思考的事情。」鄧浩說明,藉由入口下沉廣場設計,以階梯緩解落差 3 公尺的高差,也考量到無障礙人士的進入方式,以 3 公尺高的高差,無障礙坡道就需要 36 公尺長來處理[1],因此藉由導牆結合兩段式無障礙坡道的彎折設計,一方面提供無障礙坡道的設置,另一方面,也同時遮蔽周邊鐵皮鄰舍雜亂視覺,提供入口廣場純粹、完整的空間。

[1]無障礙坡道的斜率設計須符合規範為 1/12,因此 3 公尺高的落差,則需 36 米長的緩坡,才符合無障礙坡道的設置。

因應周邊環境高度設計的下沉式入口廣場(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現今對於永續環境的追求越來越高,因此景觀工程上也有了碳足跡的考量。在現地產生的工程廢棄物不外運,在案場中的再利用也成了設計師著墨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案將原本歷史建築修復所拆卸下來的水泥屋瓦,請當地的匠師將鬼頭、瓦當還有瓦片製作造型,成為現今入口處的入口名牌牆面,也藉由這個新的使用,訴說這個地方某個時期的材料運用痕跡。

既有屋瓦拆卸後經當地匠師砌築,成為將軍府入口名牌牆面,訴說過往某時期的材料使用(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讀透材料表情的背後,是設計師的細緻感性

「就像配置於小橋旁的這顆景石,它的蛇紋呈現,猶如一個穿著和服的老婆婆,雙手環抱胸前,彎腰鞠躬的樣子,站在橋頭,謙卑地歡迎您的到來。」景觀工程施作時常見吊掛景石、吊掛喬木的作業,將景石、喬木放置於適合的位置上,其中不為人知的是,景觀設計師必須具備「讀透媒材表情」的技術。耗費兩天擺設將軍府庭園景石的鄧浩說:「每顆石頭都有好幾個面,且一定總有一個最漂亮的、最適合朝向你觀看角度的面。然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最好的那一面顯露出來,這很重要!」

景觀設計師的細緻雕琢,使得景石、植栽在吊掛旋轉、找尋適合的角度後,呈現出想像中的那個完美畫面。如同將軍府入口區的松樹,因原始生長的環境導致其生長成為一個飄型樹型,經設計後,將此傾倒姿態的松樹配置於入口處,賦予其意義,成為了「迎賓松」的存在,極具特色。


行遠 20 年,與歷史場域營造的淵源

談起與花蓮的淵源,去(2023)年為行遠國際成立的 20 周年,鄧浩回想起當初第一個承攬的案子也在花蓮,20 年前參與花蓮舊酒廠文創園區的歷史場域營造,現今再承攬參與了將軍府歷史場域營造,他感慨的說:「台灣有規模的歷史場域不多,我們有幸參與花蓮兩處園區型案件營造,在設計過程,其實是非常難得過癮的!」話語間能感受到,那不卑不亢的精神,是積年累月的經驗累積,也因此默默成就了當今許多精彩的景觀作品。

行遠國際於 2004 年承攬了設計花蓮舊酒廠景觀設計(圖片來源:行遠國際)


關鍵字:將軍府1936、歷史建築、花蓮、縣級古蹟、修復、行遠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