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葉小慧(道地新傳媒總編輯)
今(2024)年第七屆「台灣光環境獎」由高雄左營的「見城之道」、嘉義阿里山「祝山車站改建工程」、台北木柵「指南宮竹柏參道光環境」、新北新店「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4 件作品脫穎而出;評審團特別獎則由「新竹市茄苳國小風雨球場」獲得肯定。好的照明設計讓環境更舒適與健康,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得獎作品出現商場和學校,深入市民生活層面,成為極佳代言作品。
「見城之道」重新點亮古蹟本身
位於高雄左營蓮池潭邊、龜山腳下的「見城之道」,於 2023 年 3 月正式啟用,以左營舊城內的見城館為起點,連接大小龜山既有步道,最後銜接至北門,全長 770 公尺的空中步道,呼應舊城城牆原有位置的路徑(因此稱之為空中馬道),以現代工法打造,重新串接被勝利路切斷的大小龜山,縫合今昔時空,以當代的視角重新探索城市的可能性。
設計「見城之道」的建築師張瑪龍表示,「見城之道」是非常靠近古蹟的新構造物,因此使用非常低擾動的方式,將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地區重新點亮起來,「重新點亮的不只是光,還有古蹟本身自己的故事。」
「見城之道」空橋的燈光展現夜間城垛的意象,並點亮舊城牆的遺跡,重現舊城的人文地景;步道採低照度、連續性的燈光配置,不斷延伸的光點隨著步道蜿蜒起伏,引領遊客以身體重新感知城市。
評審團認為,本作品讓市民以舒適怡然的視野行走於空中馬道,體驗城市的今昔面貌;透過光和構造物的引導,人與環境也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和諧互動。
「祝山車站改建工程」智慧生態照明友善環境
阿里山的「祝山車站」海拔 2,451 公尺,是全台海拔最高的車站。到祝山觀日出,一直是阿里山最受歡迎的旅程項目之一,旅客在清晨搭火車摸黑拾級而上,迎接撲面而來的第一道曙光,從黑夜轉換到光明,從壓迫轉換到紓壓,很像朝聖過程。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黃妙修表示,祝山車站第一位設計者是大自然,先設計了來自玉山的曙光與日出,又設計了滿天星光與銀河,同時阿里山林業鐵路是台灣 18 個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國家重要文化景觀,因此改建設計必須達到四個目標:一是要有旅客安全的月台照明、視覺景觀與氛圍營造;二是生態保育,細膩照顧周邊大自然與一起生活的動植物;三是文化資產的保存,所有設計遵循世界遺產與文化景觀的準則;四是永續環境,必須節能減碳,同時考慮生命週期及長期的維護。
「祝山車站改建工程」從設計到工法,因高山、氣候的條件和特性,面臨諸多挑戰,歷時 12 年完工。許育嘉建築師指出,祝山車站改建工程特色在於環境,注重高山生態的保存,因此過程當中要求相當嚴謹的生態檢核,但基本設計時採用 1,000 多盞的 LED 燈,就無法滿足生態保育的要求。所幸最後找到微槓桿有限公司協助,得以完成調控燈光並兼顧節能。
微槓桿有限公司深耕照明領域,從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古物維護專用燈、完全自製 MIT 微型探照燈、無線遙控探照燈到全力投入 LED 反射光學封裝技術研究等,專注光電科技整合研發製造與客製化照明,其光學變焦技術是完成祝山車站要求的關鍵。微槓桿負責人蔡弘翊說:「我們可以把光線控制到需要的範圍,不會影響到周遭生態,色溫也不影響昆蟲,因此昆蟲不會在燈具旁繞飛而死。」
評審團認為,車站歷時 12 年的改建,以低度的生物擾動,並兼顧旅客安全的智慧生態照明,落實友善環境的理想,以守護台灣美景的初心,帶領旅客迎接第一道曙光,是感動人心的用心之作。
「指南宮竹柏參道」體驗景觀與歷史對話
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指南山的指南宮,建於清光緒 16 年(西元 1890 年),俗稱仙公廟,為台灣道教聖地之一。「指南宮竹柏參道」則建於民國 27 年(西元 1938 年)日治時期,為全長近 1 公里的石階步道,沿線可見日式石燈籠、石獅、涼亭,以及百年竹柏、香楠等天然林木,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意涵。
「指南宮竹柏參道」歷經重建工程與這次參獎的夜間光環境優化計畫,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負責重建工程,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負責光環境。大地工程處專門委員梁成兆表示,竹柏參道已有 80 幾年的歷史,勢必進行重建,而重建的目的在於穩固性,因此重建工程仍保留石階步道的原貌,甚至找回不見的石燈籠遺骸,進一步修復石燈籠,目的在用新的工法和技術,找回舊時的感覺和時空記憶。
梁成兆推薦大家有空走一趟指南宮竹柏參道,「能感覺到光緒 16 年的指南宮,也能感受到民國 27 年當時的竹柏步道光環境,有一種剎那間的永恆美感。」並強調萬事萬物不必執著於紀念,但人文的脈動與歷史的衝擊感,值得我們感念。
評審團指出,本作品尊重歷史、文化和環境,透過燈光襯托古徑的幽謐,以低色溫、低尺度的光源,環抱自然林木的美好;綿延的光則指引人們前行,延續文化的脈動與傳承。
「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非典型商場的人文氛圍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占地高達 1 萬 9 千坪,由建築師蕭博文、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與視覺藝術家鄒俊昇聯手,以「眾人之所,明日之城」為整體設計方向,打造一座立體微型城市,將不同空間定位對應城市內各區,從紅磚城鎮向上進入木架構殿堂,最後進入挑高 30 米的天井書店天光。
「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為類似百貨公司的商業空間,負責照明設計的有珖設計主持人洪乙均表示,「作為市井小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接觸到的空間,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其實很大,所以很需要照明設計的參與。」
「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光環境,延續立體微型城市的空間設計理念,以象徵傳遞書香的光進行設計,並藉由不同區域、材質上的分別,呈現出整體空間的樣貌。從低樓層的紅磚區到最上層的圖書館殿堂,分別營造出紅磚區的黃昏光感、商場區域 4000k 的暖白光,到最後 30 米挑高天井的自然光灑落,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結;透過燈具的韻律表現,使對稱的商場空間更為生動。
評審團認為,本作品的光以人文為基底,隨著建築空間和材質的轉換,創造了調性一致卻帶有豐富表情的光感,溫暖中帶有精神;營造非典型商場的人文氛圍,也展現企業獨特的文化精神。
評審團特別獎「茄苳國小風雨球場」跟著時間、環境和光影共舞
新竹市香山區茄苳國小,位於新竹市最南端,鄰近國道三號茄苳交流道及中華大學,校區周圍被繁茂樹林圍繞,而位於校園北側山窩處的「新竹市茄苳國小風雨球場」,原本是一棟樹林旁的危樓,如今成為可進行生態教學、露營等多功能的風雨球場。
茄苳國小校長張淑玲說,考慮校園永續與節能減碳,並讓孩子們在自然環境下運動是設計的初衷。校內原本只有一棟鐵皮屋,讓學生可以不淋雨上球類課程的地方,感謝教育部和新竹市政府提供經費,以及無私捐地者曾漢輝先生。感念曾先生的慷慨助學,全校師生於今年校慶票選出來,將風雨球場命名為「光輝球場」。
林柏楊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游日富表示,風雨操場大部分在白天使用,因此設計時思考整個山坡地形與自然環境如何透過太陽光來表現,讓周遭的環境跟樹影直接表現在室內的立面上,將建築內燈具配合結構秩序、擋土牆的質感、雨遮的反射等細節,用較理性、經濟、低調的方式融合在該場域中,待傍晚天色變紅,建築內部透出的光,反而像在山坳裡面的一個光盒子。
評審團認為,半透明立面的設計,容許光線隨時間季節而變化,日出日落,宛如與天地同作息,場上人的動靜與當下的光影,自動形成詩意對話,是難得一見白天和夜晚同樣出色的光環境作品,因此獲頒評審團特別獎給予肯定。
創造更多可能性,讓光與我們的生活正面互動
評審團主席周鍊於今年 11 月 22 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分享第七屆光環境獎評審過程所看到的五個特點。
一是台灣光環境獎宗旨的實現。在 7 年裡面政府與民間單位共同創造許多優秀的光環境個案,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對台灣的文化、生活以及社會都產生了正面的影響,逐步實現台灣光環境獎的宗旨。
二是公部門的參與。多年來公部門的參與產生了多層面的影響,與設計團隊的互動更加密切,承擔了設計團隊以及施工團隊的責任,這樣的合作使設計過程中間的空間大幅增加,並且共同創造了更多高品質的作品。
三是全民生活品質提高。今年參賽作品中,看到自然光與人造光的平衡以及互動,讓光環境接觸道我們生活中更多的層面,在大環境與微環境中呈現出獨特的人文氛圍,直接提高了我們生活的品質。
四是使用年紀廣泛及普遍。從非常小的兒童到老年人,提高了設計師的聯繫層面,也廣泛了案子使用者的聯繫;有很多新生的設計師,這些多元性、富有人性的光環境才能夠真正讓我們有機會在舒適和健康的環境裡面。
最後是新的空間類型。許多新的空間類型,不僅提高了光環境設計的難度,也增加了案子完成的挑戰性,但這也意味著光環境的重要性,正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面。
周鍊並提及人工智慧(AI),認為 AI 已經進入了設計與營造領域;且光環境設計師已經開始以不同方式接觸了 AI;並相信明年會看到 AI 運用在光環境設計的案例,「我問了 AI 告訴我,優質的案子仍然來自設計師的創造力及想像力。」他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2024台灣光環境獎決選揭曉,指南宮竹柏參道、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等8件多元類型作品入圍,共同角逐獎項!
關鍵字:台灣光環境獎、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周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