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到園林的沉浸式體驗|道地陪學生遊蘇州

撰文| 陳子婷(道地新傳媒專案經理)


2025 年春季,道地陪同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大三學生,踏上一場結合研究、實地參訪、創作與互動學習的蘇州園林探索之旅。從出發前的理論準備,到實地感受園林之美,再到創作速寫、趣味問答,學生們以「學習者」的身分,親自體驗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於 3 月 29 日至 4 月 5 日道地作為陪伴者,前往感受擁有悠久歷史的園林景觀旅程。


烏鎮參訪情形。(圖片來源:郭曉芬)

課堂預習:從書本走向園林

在正式出發前,學生們透過課堂研究與分組討論,對蘇州的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滄浪亭等園林進行資料調查。每位學生都負責不同園林的介紹,分享其歷史背景、空間布局、造景手法,甚至推測設計者當時的意圖與巧思,為實地考察打下堅實的基礎。

前往景點之前,由負責同學向大家說明必逛必看必吃內容。(圖片來源:陳子婷)

實地探索:從書本知識到身臨其境

抵達蘇州後,學生們依照事前規劃,實地走訪各個園林,親身體會蘇州園林中的「移步換景」、「疊山理水」、「粉牆黛瓦」等特色。書本上的概念,如今化作眼前的真實場景,每座園林各具風格:寬闊的水池與亭台錯落有致,展現江南水鄉的靈動與詩意的拙政園;占地不大,卻透過精妙設計,營造出層層遞進視覺美感的網師園;呼應「滄浪之水濁我足」意境的滄浪亭以及由奇石堆疊的假山迷宮,讓學生們在曲折蜿蜒的山道間探尋景觀變化的獅子林

獅子林以假山景觀聞名於世,園中以奇石堆疊而成的假山迷宮,占地達1500平方米,錯綜蜿蜒、趣味橫生。其獨特景致更曾獲乾隆皇帝親題「真趣」匾額,為獅子林增添了更多歷史與人文意涵。(圖片來源:郭曉芬)

此外,在深入了解各園林的歷史與設計後,學生們前往蘇州博物館,進一步探索「中之新、蘇之新」概念。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從設計到植栽選擇、布局,皆出自貝聿銘之手,更可以稱上貝聿銘的封關之作。其巧妙融合了傳統江南風格與當代設計語彙,透過「新中式美學」展現出傳統與創新的交融。館內的展覽則梳理了蘇州的歷史脈絡,不僅看見了蘇州園林的過去,也見證了其如何在當代建築語境下煥發新生,進一步深化對蘇州建築與文化發展的理解。

貝聿銘以「中之新、蘇之新」的概念所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一景。(圖片來源:陳子婷)

實踐:以速寫記錄園林之美

為了深化體驗,學生們在各自負責的園林中進行速寫,將所見所感轉化為畫作,並將這些速寫製作成明信片,寄回給自己或親友。這不僅是一種個人紀錄,也讓園林的記憶透過書寫延續,更成為這趟旅程的獨特紀念。

學生速寫繪製的明信片。(圖片來源:陳子婷)

學習回饋:趣味問答深化印象

當天晚上,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設計問題,透過趣味問答的方式檢視大家對各園林的理解。這不僅加深了學習效果,也讓整個參訪旅程更具互動與趣味。

這趟旅程,不只是一次園林參訪,更是一次跨越書本與實地的沉浸式學習。道地陪伴學生們親歷中國園林的設計之美,見證他們從課堂研究到實地探索的成長歷程。這場從書本到現場的學習旅程,不僅讓學生們更加理解中國園林的精髓,也在每個人的心中,種下一顆對景觀設計更深層熱愛的種子。


延伸閱讀>>>走訪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


關鍵字:蘇州、貝聿銘、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滄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