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年的蘇州金雞湖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專訪AECOM中國區總裁鞠珩

口述|鞠珩(AECOM 中國區總裁)

採訪、撰文|陳子婷(道地新傳媒專案經理)


談起 AECOM,投入景觀界的環境專業者或許都聽過這個公司,AECOM 名稱源自 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ulting、Operations、Management,代表著跨領域整合的專業能力。在全球擁有超過 150 個辦公室,服務遍及世界各地,AECOM 將景觀視為社會技術事業的一環,長年於全球產業排名中名列前茅,亦是《財富》500強企業之一。

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AECOM 參與了許多重要的城市開發與景觀設計專案,蘇州「金雞湖景觀整體規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從 1998 年投入整體環境規劃,2006 年完工,至今 AECOM 仍投入於環湖設施的優化提升,投入長達 27 年的時間。這個項目不僅見證了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更是 AECOM 中國區持續深耕、長期陪伴業主成長與環境優化的指標性案例。此次,道地有幸專訪 AECOM 中國區總裁鞠珩,並在鞠總帶領之下,前往金雞湖,實地了解金雞湖項目的設計歷程與核心精神,並藉此窺見 AECOM 在中國市場的設計價值與實踐策略。

AECOM 中國區總裁鞠珩。(圖片來源:陳子婷)

Q:AECOM 自 1998 年開始,投入於金雞湖的整體規劃,至今長達 27 年的時間,想請問總裁這個案子中讓你覺得最有挑戰性的地方?怎麼克服?

鞠珩(以下簡稱鞠):金雞湖景觀設計的挑戰不僅在於一些常規的施工技術難題,更在於如何讓濱水公共空間與城市功能區相融合。當時的城市管理普遍將綠地與商業用地區隔,AECOM 則提出兩者融合的概念,以提升空間整體活力,並獲得業主支持。

然而,商業業態引入仍需審慎規劃。2006 年,湖東新建成的濱水區客流有限,傳統咖啡館業態因消費人次低難以維持,而高端餐廳則因單筆消費高而相對穩定。這讓我們意識到,公共空間規劃不能僅考慮設計美學,更需關注長期運營模式與商業需求,確保空間的可持續發展。設計師的挑戰不只是塑造空間,而是讓其在城市運營中發揮長久價值。

從金雞湖東岸的現代休閒廣場河畔端點遠眺蘇州的指標摩天大樓「東方之門」。 (圖片來源:陳子婷)

Q:在金雞湖這個大型規劃區的建設中,是否保留或轉譯哪些在地原本的的元素?

鞠:環金雞湖 8 大景區中金雞墩以及李公堤都是保留原有的文化脈絡延伸。同時在城市廣場的鋪地設計,細心的遊客會發現一條特別的鋪裝分割線,線兩側的鋪裝形式不同,這條不規則的線條,就是原有湖岸線的位置,我們運用鋪裝的手法將它保留下來留給遊客去發現。


Q:在 AECOM 執行過這麼多城市規劃,金雞湖這個案子是否有與其他項目不同的地方?

鞠:各地的空間訴求,消費模式都不同,我們也一定要做一些調整以量身訂做。AECOM 的優勢在於內部擁有經濟規劃策劃的團隊,因此在設計初期就會介入並快速地給出運營設想決策方向提供給業主。有時也建議業主去找更精專對位的商業團隊,來幫他做更深入的商業定位與判斷。


Q:金雞湖項目完工後,至今仍持續優化與提升整體環境。AECOM 也在當地推動多項改善計畫。請問這些提升項目是由 AECOM 主動提出,還是由業主基於自身分析後提出的需求?

鞠:金雞湖的後續調整項目是 AECOM 與業主共同討論的結果。這類大型、長期發展的項目需要保留未來發展的彈性,因此早期規劃時便預留了部分空間,例如現今看到酒店的區域,在最初是以景觀手法進行暫時處理,而非全面鋪開的開發。隨著使用者需求與人流變化,未來可以持續優化與調整。這樣的規劃方式確保空間能靈活適應發展,當時也獲得業主的認同與支持。

為回應當前的交通與使用需求,AECOM 將原有人行穿越橋經重建調整,轉化為可供車輛通行的橋體設計。(圖片來源:陳子婷)

Q:本項目在設計過程中,曾有多位設計師參與,隨著使用需求與環境變化,AECOM 也持續投入優化與提升。您如何看待這樣的長期合作模式?

鞠:坦白說,這 20 多年來,並非金雞湖的所有景觀設計全由 AECOM 負責,期間確實也出現業主的「審美疲勞」。對業主而言,合作夥伴並非是唯一的,他們也尋求過新的設計團隊以獲得不同的想法。但經過時間考驗,當回頭審視整個項目時,業主依然認為 AECOM 對這個項目的整體空間尺度、序列及細節掌握十分精準,於是又繼續與我們合作。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的感觸是,項目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設計師,業主的決策與實施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與業主不只是單純的供需關係,而是一種長期的夥伴關係,彼此促進、相互成長。我們的價值不只是提供設計,更在於站在項目的角度提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例如,我們不會為設計的目的隨意建議增加設施的數量,反而會基於整體規劃,主動評估是否能減少設施數量,以達到更好的設計效果,儘管可能會減少我們的服務費用。

這樣真誠且互信的合作模式,且能夠保持長達 20 多年的夥伴關係,實屬難能可貴。

為了保留整體景觀的視覺穿透性,AECOM 拆除原有的兩座橋體,並重新設計橋梁結構,透過流線且簡潔的造型,淡化橋體的存在感,將視覺主角還給周邊的自然與城市景觀。(圖片來源:陳子婷)

Q:景觀空間開放後,通常會根據使用狀況、整體發展與需求來決定調整的時機。像這樣大尺度的空間規劃設計,是否有大致的週期或時間點來進行調整?通常是每 5 年還是 10 年?

鞠:這首先取決於設計本身是否有足夠成熟與長期發展的目標。如果設計完善目標清晰,可能不需要在 5 年內就介入調整;但如果當初的規劃為滿足短期需求,約 5 年左右便可能面臨新的發展挑戰,需適時優化。

以金雞湖的項目為例,大約每 10 年進行一次較大的調整。金雞湖環湖景觀空間於 2006 年基本完成,到了 2014 年前後,我們受委託重新檢視並串聯整個環湖慢性系統(人行、自行車等),而目前(2024 年)的這輪改善提升,正好也是 10 年左右的週期。

如何「保持空間的長期活力」,不僅涉及景觀本身的維護與更新,更關鍵的是「如何串聯周邊商業與整體運營」。從商業運營角度來檢討需求,再回推空間調整的最佳時機,這樣的方式能確保空間在長期發展中保持競爭力與吸引力。

金雞湖環湖步道一隅。(圖片來源:陳子婷)

Q:AECOM 是一個國際整體規劃公司,在中國執行的項目與國際項目相比,有哪些不同的機遇與挑戰?

鞠:AECOM 擁有全球性的資源,在設計資源的調配上具有高度靈活性。金雞湖項目執行初期,美國辦公室的資深領導與主創設計師也會親自參與,而在後期也有來自香港、台灣等地的設計師投入,確保專業經驗的延續與深化。

談到中國大陸項目的特色,關鍵在於政府主導的整體規劃模式,這使得項目能在短時間內高效推進,快速達到一定效果。然而,快速推進項目同時也是一把雙面刃——在前期透過高速發展吸引人流後,後續則需聚焦於高質量提升,例如優化空間的連通性、提升使用者體驗,確保不同族群的需求都被考量。

未來,AECOM 在中國大陸將進一步深化對城市發展的研究,並將相關成果推廣至全球,為不同城市提供更多前瞻性的規劃與設計策略。

鞠珩總裁向大家分享 AECOM 執行項目。(圖片來源:郭曉芬)

Q:目前 AECOM 在中國正執行哪些重要項目?能否請您簡要分享其中幾個代表性案例?

鞠:AECOM 的景觀設計範疇相當廣泛,涵蓋了公共空間、商業空間,以及文旅居住等多種類型 。但近年來,受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大型商業空間項目確實有所減少,因此我們現階段的項目比較側重在城市更新和環境提升的類型。

濱水空間一直是 AECOM 非常重視且具優勢的領域。我們多年來實施的濱水空間設計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代可以說就是蘇州金雞湖,當時我們提出了「DEEP」理念,將設計(Design),生態(Ecology), 經濟(Economy)和規劃(Planning)整合考慮;而第二代的濱水空間像是山東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這個案子更強調其生態性和在地材料的運用,很早我們就考慮到低成本、低維護的做法;再到了約 2017 年,我們做了深圳大沙河這個項目,屬於第三代濱水空間,結合水利工程工法,在提升和保持水質的同時,也著重人文及生態價值的打造;第四代則像是廣州的南崗河項目。由於預算有限,我們回歸到採用低維護低成本的軟性景觀手法,在確保項目符合城市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自然的景觀設計;金雞湖景觀環境的再次提升可以說是第五代,更注重內容的策劃以及與運營的結合。經歷了這幾代的設計經驗,我們現在認為,對這些公共空間的投資應該視為一種資產的增值,除了投入和維護,更要思考如何透過與商業的互動,使其能產生更多的綜合價值收益。

近期剛完成的南通體育公園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項目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有許多的介面需要整合處理,需要創意性地將市政設施作為設計元素來應對,而不是單純地隱藏起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發現,現在的景觀建築師真的需要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AECOM 近年完工南通體育公園項目,將市政量體作為設計元素透過創意設計手法呈現於公園之中。(圖片來源:郭曉芬)

Q: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您最喜愛或最具代表性的項目是哪些?

鞠:以景觀項目來說肯定是金雞湖了,AECOM 前後服務了接近 30 年的時間,看著它對於城市的發展,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作為景觀設計師,當看到人們在享受你創作的空間時,就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Q:最後,想請問鞠珩總裁,您有沒有什麼話想對即將進入景觀設計領域的學生們分享?

鞠:對於即將進入景觀設計領域的年輕朋友們,我想強調的是,回到你們最初對這個行業的熱忱與憧憬,並確立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價值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時時刻刻思考著「景觀的專業能力能為這個社會提供什麼樣的貢獻」,這是景觀設計師最核心的課題!


關鍵字:AECOM、鞠珩、金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