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道地」環境設計平台於近日上線了。在當今台灣設計界網紅當道、建築界奇觀耀眼、商品琳瑯滿目的媒體生態裡,它似乎選擇走出一條更接地氣的道路:專注於介紹優質的地景設計作品。除了讓民眾重新發現景觀建築之美之外,也試圖讓環境美學議題更加深入人心。筆者近日瀏覽相關資訊,在它的徵才網站上,注意到了下面這一段話:
什麼是「景觀」? 「景觀」是結合人文歷史、生態環境、社會文化、藝術美學等的綜合性學科。 從隱身於小巷內的鄰里公園、高聳的建築物周圍的環境、一個都市的整體環境,以及特別出遊前往的國家公園⋯⋯等,「景觀」參與我們的日常,對我們的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且帶來不同面向的影響力。乍看之下,這段話有兩個重點。首先,景觀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空間上橫跨了不同尺度;其次,它「參與了我們的日常」,而我們也參與其中,成為日常景觀的一部份。這樣的描述,讓我聯想到美國地景學者 Anne Spirn 對 Landscape 一詞所下的經典定義:「人與地的相互形塑」(the mutual shaping of people and place)。人既塑造著土地,也被土地所塑造著,兩者之間處於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這關係經常是 Landscape 定義的論述核心:它既是遠方觀看的風景,也是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無論在時間空間的感受上,它都是一個緊密交織的整體。
然而實際的情況是,「什麼是景觀」這個問題本身,或許已令不少景觀人感到乏味,甚至不無厭倦。尤其對忙碌的規劃設計者而言,鎮日應付手邊工作的同時,恐怕早已沒有多餘心力去思辯這個問題。但是隔行如隔山,抱持著某種解惑的義務,以及追根究柢的心態,我們仍會不厭其煩的向自己、或向他人,訴說種種可能的答案。
答案當然不只有一種。除了設計規劃專業之外,地理學、生態學、文學藝術家、路人甲⋯⋯都能夠侃侃而談,說出一套「景觀」的定義:與其說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更像是擁有多重身分,註定在跨領域界線不斷游走。某種程度來說,這種跨界游移、徘徊不定的姿態,倒也更接近「Landscape」的本質。
舉例來說,Landscape 一詞在台灣普遍譯為「景觀」或「地景」,在日常用語裡,它大多數時候充滿了彈性與自由,偶爾依特定情境的不同,沾染上細微的差異。然而,若是從「字源學」的角度對 Landscape 說文解字,不難發現,當中還存在著更多微妙的演變及文字上的出入,有時甚至到了自相矛盾的地步。[1]
[1]地理學家 Kenneth Olwig 等人也曾試圖從字源學的角度來探討 Landscape 一詞定義的演變。
筆者過往也曾在不同場合,遇過幾個關於「Landscape」一詞來歷的眾說紛紜,以下就印象所及,略作整理,以彰顯其令人困惑的一面:
1. 英語 Landscape 一詞從日耳曼語 Landschaft 轉化而來,主要是指地理學上的區域,當中並不帶有任何美學藝術等視覺上的含意。
-Dennis Cosgrove,人文地理學家
2. 英語 Landscape 一詞從日耳曼語 Landschaft 轉化而來,- schaft 做為字尾,帶有 schaffen(to shape,形塑)的含意,它同時也是英語字尾的-ship,帶有「關係」、「同伴」的含意。因此 Landscape 可理解為「人與地相互型塑所展現的狀態」。
-Anne Whiston Spirn,攝影家、地景學者
3. 英語 Landscape 一詞從古低地德語 Landschop 轉化而來,最初意義是「開鑿過的土地」(Shoveled Land),16 世紀被英國人誤讀為 landskep、再變成 landskip,最後成為 Landscape,意味著地表一塊人們以棲居為由所塑造的土地。
-John Stilgoe,地景史學者
4. 古英語的 Landskip 一詞,並非指土地本身,而是描繪土地的一幅圖畫,後來指稱盛行於 17 世紀荷蘭沿海一代的一種特定繪畫類型(landschap),逐漸形成風景(Scenic)的概念,回過頭來影響了人們觀看並塑造土地的方式,應用在農村規劃、房地產、造園等,而地景建築做為一門新興的專業,某種程度上正是來自於對一幅美好畫面的想像。
-James Corner,地景設計師
5. Landscape 一詞於 16 世紀傳入英國,是一種描述荷蘭田園風光的繪畫類型。它來自於荷蘭語的landskip、landskap、landschape.
-J.B Jackson,人文地理學家
6. 關於 Landscape 的定義範圍很廣,其中許多與「藝術」無關,尤其當它涉及了市民階級、領域等概念。日耳曼語 Landschaft 並非一幅自然景象或其再現,而是地理學上的政治邊界的概念。
-Malcolm Andrew,藝術史學者
7. Landscape 一詞有兩種定義:(1)一處區域的風貌(A region;the prospect of a country);(2)一幅圖畫,空間及其物體的再現(A picture, representing an extent of space, with the various objects in it.)
-約翰遜古字典
8. Landscape 是一個擁有明確邊界的土地,也是一幅景象,既然是景象,也就意味了它圖畫式的本質。
-Vittoria Di Palma,建築史家
⋯⋯
以上種種,看似各說各話的背後,實則共同指向了一個人文地理學式的亙古命題:「地景」同時做為「地」與「景」的二義性。這種二義性(有時是多義性),使它在不同學科語境下,徘徊流連、將往復旋,沾染上曖昧模糊的特質。儘管上山下海蒐羅考古,除了掉書袋之外也難以證明什麼,但若非如此,則無從彰顯其令人困惑之處。而這種困惑感,在深入理解 Landscape 一詞的來龍去脈之前,也是一味必不可少的調劑。
如同約翰・威利(John Wylie)那本經典教科書《地景》(Landscape)開宗明義所強調的:「地景就是張力。」而他並不打算解決這股張力。同樣的,本文也不打算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就像所有的風景畫都需要有畫框作為邊界,地景的終極邊界或許就是語言。如果語言終究是哲學的邊境,那它同樣也是地景的邊境。而「任何想直接固著地景意義,解決其曖昧本質的企圖,都可能簡化或窄化它的豐富面向」。[2]因此我們不妨讓這個疑問持續發酵,延續下去,甚至越滾越大,成為畢生叩問與一生追逐的雪球。
[2] 本段擷取自台大城鄉所康旻杰老師為《地景》一書中文版所寫之序文。
刊出時間:2023 年 11 月 30 日
關鍵字:地景、Landscape、景觀、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