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婉君

洋活有限公司 總監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 兼任副教授


近幾十年來,地球氣溫持續上升,一年比一年更猛烈的颱風、更高頻率的強降雨以及乾旱的發生等,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已然出現,隨著氣候變遷影響逐漸加劇,過去以傳統工程技術為主的河川溪流治理方法,多半著重於河川本體的防洪治理,當面臨極端氣候日益加劇所造成突如其來的巨大水患,已難透過單純的河川防洪工程或非工程保護措施就能避免災害的衝擊。以台灣地狹人稠的居住環境而言,在水患治理上,應從更廣意的開放空間來思考,換言之,除了既有水路排水系統外,大部分的公園、綠地等開放空間,都應該納入蓄水滯洪的一環,尤其是河川排水沿線所涵蓋綠地開放空間的整合規劃,更需以發揮都市開放空間整體且多重的生態與社經效益為標的。

新北市泰山區的貴子坑溪環境營造計畫,以突破過去傳統的都市河川防洪治理模式,透過市地重劃的程序,將公園綠地空間整合於溪流兩側,藉以擴大水與綠結合的廊帶型開放空間機能。設計團隊以綠色基礎設施多功能綜合設計,結合河道與沿線的 13 處公園綠地共同分擔滯洪量,運用地形設計,打造一系列帶狀防洪滯洪綠色廊道,將原本「三面光」河流,營造成具韌性且自然蜿蜒的生態水綠廊道,除著重都市雨洪調節、水質淨化與基地保水的河川管理外,同時創造一個生態健康並具有生產性的、促進社區參與的綠色基盤設施。去除混凝土擋水牆,濱溪水域導入濕地,藉由挖填土方平衡與工程廢棄物再利用作為多孔隙水岸地形的基礎,營造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環境,高灘緩坡分層配置休閒遊憩活動場域,兼顧當地居民對健康環境的需求。

左圖:貴子坑溪現況。貴子坑溪現況(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攝)右圖:貴子坑溪願景圖(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環境背景

貴子坑溪位於新莊、泰山塭仔圳市地重劃區內。計畫範圍包括河道與河岸周邊公園及園道,總面積 26.2 公頃,河道長度 3.26 公里。

貴子坑溪區位圖(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提供)

泰山因座落於平頂山(今林口台地)下,舊名「山腳」,由於地勢高而近溪澗水渠與多水埤的特質,因此有「天泉水堀」之稱,為新莊平原早期開墾地區,因農業發達帶動地方發展,進而設置台北首學之「明志書院」,奠定泰山地區的人文基礎。貴子坑溪也隨農業興盛拓寬成爲重要的灌溉水圳,沿線並善用低地特性留置蓄水草埤,輔助灌溉及民生所需。水圳與草埤孕育豐富物種,滿載著居民童年戲水、抓魚與農閒休憩交誼的生活記憶。但隨著上世紀 60 年代起土地開發與工廠進駐,工業逐漸取代了農業,大量工廠與外來人口移入,至 80 年代泰山地區已工廠遍布。加上都市防洪排水需求,過去的自然水圳、埤塘及草埤地景完全被水泥護岸及鐵皮工廠覆蓋;再加上計畫區自 1968 年劃入淡水河洪水平原一級管制區,嚴格禁止建築開發及變更地形,更導致鐵皮違建、私設道路、環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的各種問題滋生。 2020 年泰山地區解除了 50 年洪水平原管制並完成市地重劃程序後,塭仔圳重劃區成為新北市重要的產業與生活圈發展區塊,而串起周邊綠地的貴子坑溪河川廊帶更被賦予都市新綠核的期許。

貴子坑溪過往水文與變遷(照片來源:貴子坑溪水文化再生與水環境願景推動計畫)

左圖:貴子坑溪過往圍土堤。(照片來源:貴子坑溪水文化再生與水環境願景推動計畫)右圖:貴子坑溪現況三面光。(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攝)

貴子坑溪水綠生態廊道計畫全區透視圖(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河川環境營造目標

貴子坑溪河川廊道規劃設計的重要理念即是恢復河川健康生命力,以「會呼吸」的韌性河廊,打造集水資源循環利用、環境健康與都市休閒於一體的濱溪綠廊。透過對地景的閱讀、探索分析與規劃設計理念的研議,貴子坑溪水綠廊道不僅僅作為都市防洪與休閒綠地,更應為泰山地區提供生態基盤設施及生活文化記憶展示,成為未來塭仔圳重劃地區的活動中心與品牌特色。規劃設計本著英・瑪哈(Ian McHarg)師法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系統規劃方法(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Planning Process),同時納入低碳地景(Low Carbon Landscape)與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都市環境與生態復育理念,透過系統性的調查、分析、研判、評估的過程,以地理環境與地方特色為基礎,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記憶與對戶外活動的需求,強調生態提升、環境友善、生活美學與人文複刻,創造新北之心—貴子坑溪水綠生態廊道

貴子坑溪水綠生態廊道營造目標(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貴子坑溪水綠廊道面臨的挑戰與因應對策

溪岸綠地因河道水泥化帶來的生態退化

泰山地區因市區土地的高度開發,加上貴子坑溪重度水泥化及長期受工廠排放污水與生活廢水的污染,流域環境幾無任何生態物種。昔日常見的魚蝦蟹生物,如:烏溜、鯽魚、鯉魚、蓋斑鬥魚、毛蟹、蛤蜊等,已為都市耐污力強的吳郭魚、琵琶鼠魚等物種所取代。但從區域環境調研分析,緊鄰的林口台地次生林區動植物資源豐富,下游的五股溼地及二重疏洪道亦為重要的都市生態核,因此恢復貴子坑溪自然河相將是鏈結上下游生態系統的重要關鍵。

左圖:生態河道示意圖。右圖:生態系統。(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晴天污水排入的惡臭與水質污染

貴子坑溪屬於季節性河川且河道坡降緩,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自然徑流量少,但河道長期被沿河的工廠和居民生活排出來的污水所污染,雖然透過市地重劃加強污水下水道基礎設施,左岸臨明志路部分舊社區無接管計畫,污水仍無可避免的會排入河道。

規劃設計團隊採取補水與淨化雙管策略,從林口台地十八份坑溪分流潔淨溪水約 24,000 CMD 補注貴子坑溪水量,一方面稀釋污染濃度並以維持河川生物基流量,同時以濱溪濕地植栽淨化水質。未來隨著沿河總樓地板面積的擴大和不透水建築基地的增加,沿河的新社區也迫切需要一條乾淨的河道和更多的綠色休閒空間。

水質污染嚴重(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提供)

防洪排水與水資源利用兼備

計畫區坡降平緩;貴子坑溪雖屬季節性河川,但受下游既有抽水站渠底高度限制,暴雨期間恐造成洪水回堵溢淹的情形,如何使新的排水系統具高度韌性和吸納的彈性,在汛期確保 25 年重現期洪水不溢堤,同時又能增加雨水下滲的保水效益,以及創造一個宜人的公共空間來滿足當地社區居民日常的休憩需求。規劃設計團隊綜合水理分析與河域環境條件,利用部分河道加寬及分洪箱涵克服近自然河道糙度的提升造成溢堤的風險,再以平日最小流速 0.23m/sec 以上、平均水深 0.6 m 為基礎的河川基流量,維持溪水健康流動,並配置低水護岸的深潭淺灘及沿線開放空間之生態滯洪池、生態草溝、雨水花園、貯留池增加入滲減緩逕流,提升基地保水、淨化與水資源有效再利用。

貴子坑溪生態滯洪、自然河道斷面示意圖(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提供)

河道二側防汛道路切割公園綠地

現行都市計畫在河岸二側劃設 10 公尺寬防汛道路,雖作為防災搶險通廊,但也造成相鄰公園綠地與河岸綠帶的分隔,無法有效發揮綠地延伸與擴大的效益,經過地方參與的共識凝聚與主管單位的溝通協調,將防汛道路調整至水綠廊道外側,原有計畫道路位置納入整體空間設計,並在計畫洪水高度邊界位置,運用地形坡度變化設計擬自然韻律的休閒步道,步道二側留設可供車輛通行的緩衝空間,作為環境維護與管理動線,且兼具汛期防災與平日休閒的多元機能。

防汛道路調整圖(圖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規劃設計策略:韌性低碳的生態休憩河廊

與地方生活文化鏈結的在地參與

貴子坑溪水綠生態廊道的規劃初期,泰山社區居民的意見已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的參與,確保親水綠地公園廊帶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居民對河濱生活的期望,同時喚起對於地方生活的記憶與特色。憑藉社區的協助,這條水綠廊道將轉化為一個質樸、帶著文化記憶且生態平衡的目的地,期望能吸引每個人前來享受、運動和體驗與遊憩,並在這片貴子坑溪畔的綠地上建立深厚的人際連結。

(照片來源:泰山誌、規劃團隊製)

師法自然的河域環境

貴子坑溪親水公園綠廊的設計想法源自“有效結合台灣溪流的動態水流模式和復興溪流綠色走廊的美好願景”。移除渠道底部混凝土河床,恢復土壤結構與沃度,種植原生與適生濱溪植栽,並在原來不到 50 棵樹的基地上種植超過 2500 棵喬木及超過 70 種以上的灌木地被,為傳粉昆蟲和鳥類提供必要的樹蔭、和更多的生物多樣性和棲地環境。為因應氣候變遷的瞬間暴雨頻率,綠廊沿線利用緩坡綠地高低差設置 3 座滯洪綠地,增加暴雨滯洪水量,並作為居民日常活動空間場域。

道法自然河域(照片來源:規劃團隊提供)

混凝土護岸材料回收再利用於地形的基礎

以打碎之混凝土護岸廢料作為地形基礎及河道邊界的透水基底回填材,河道濱溪帶種植適生強韌濕地植物,保護岸緣並形成生態水質淨化帶,以收集和過濾雨水逕流。

混凝土護岸材料回收再利用於地形(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自然綠坡填補原來水與陸分離的邊界

土方挖填平衡修整河岸坡度,消彌原有水、陸斷開的阻隔,依地形和水理條件,形塑淵、潭、灘、瀨等不同的自然生境,配合種植適生類型的植物。河岸邊坡覆蓋能自我繁衍的原生草花地被及具固土抗沖蝕能力的適生灌木,這些灌木地被取代了原有的混凝土護坡,以防止土壤沖蝕並展現過往的田園地景。近坡頂則選種具四季變化之喬木,其中包括在泰山地區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楓樹和楝樹。

上圖:流動力與河川寬度、下圖:剖面圖(照片來源:規劃團隊製)

規劃設計成果與意義

在大約 3 年的時間裡,規劃設計團隊打造了一條長 3.2 公里的韌性雨洪廊道。第一期工程已於 2023 年底動工,預計於 2025 年完成所有河川環境營造工程,重建後的都市防洪排水系統是一個能應對極端降雨與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調節走廊。蜿蜒曲折,深潭淺灘交織的自然河廊,清澈的溪水與濱溪植物可讓孩子們觀察蜻蜓幼蟲、踏石、戲水。超過 2.2 公里自然水岸,綠化植生取代以前的灰色水泥河床與護坡;受污染的都市排水逕流藉由生物過濾系統得到淨化,面積超過 12 公頃的開放綠地種植超過 2500 棵喬木與充滿四季變化的綠色景緻,全年可以固碳超過 160 噸,讓空間更清新潔淨、環境更友善健康;總長超過 10 公里的親水、近水休憩步道,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可以運動跑步的地方;沿水岸綠道設計便於通勤與健身的自行車道、兒童遊憩場和綠地活動場,提供居民遊玩與聚會的場所。貴子坑溪水綠廊道,將成為新北市新莊泰山未來受民眾歡迎的綠色開放公共場所之一。

上圖:全區規劃圖、下圖:成果示意圖(圖片來源:洋活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  張仁甫,(2009),泰山豐華:泰山地區文史專輯

2.  珍宇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2, 2020),貴子坑溪水文化再生與水環境願景推動計畫,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3.  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09, 2021),貴子坑溪河川環境營造計畫—規劃成果報告,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原刊於《Landscape景觀》2024-I】


關鍵字:河川溪流治理、生態水綠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