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昔日的林田山林場於2001 年重新規劃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並於2006 年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被登錄為「聚落建築群」,是全台十三處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中,唯一的林業聚落,足見其文化保存、空間復舊、永續傳承之特殊性及重要性。
依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文化資源保存與整體再發展中長程計畫(110-113 年)」,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以「體驗林業聚落生活」、「重塑林場作業風貌」、「展現多元族群文化」為未來發展目標,推動景觀改善、聚落建築群修復以及軌道修復再利用評估等計畫,本案為「林業文化資源保存與整體再發展中長程計畫(110-113 年)」之起點。
計畫目的
1. 景觀改善、空間品質提昇
將園區自然生態、產業設施遺跡、地方發展脈絡納入整體規劃考量,整合鄰近空間之工程期程、未來使用機能和經營策略,為園區作永續性的景觀及空間規劃。
2. 文化保存、遺構重現及再利用
透過遺構空間整理及廢棄機具改造,輔以地景風貌營造、參觀路徑串聯,活化原本頹敗、荒廢的園區空間,改善觀光品質與環境氛圍,將林業歷史風貌導入環境教育,達到文化環境保存與永續經營的雙贏。
訴求重點
- 改善園區門面,消除視覺阻礙並塑造人本環境。
- 新增停留節點,翻轉閒置空間並提升觀光品質。
- 破除硬體界線,提升綠地可及性及視覺通透性。
- 清整雜林綠地,增加有效空間並提升景觀價值。
- 重現歷史遺構,活化廢棄產業空間並串聯路徑。
- 保存文化記憶,傳承林業意象且促進解說教育。
- 改造廢棄機具,推動林業歷史及自然生態教育。
成果及效益
- 設置關西木棧道及階梯:建立人車分道動線,連結重要景觀節點。
- 設置機具展示館內階梯動線與休憩台階:妥善清整展示機具,並連結室外森林環境,創造景觀停留點。
- 設置昆蟲裝置藝術:將汰舊之林業機具創造成為昆蟲裝置藝術,成為展示焦點。
- 清整雜林、保留老樹 : 清整雜林、保留珍貴老樹、種植草坪,改善通風,避免孳生蚊蟲,營造老樹景觀亮點。
- 設置照明系統,聚焦景觀亮點:重點展示設施設置投射光源,成為夜間景觀亮點。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2023 第十一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風景遊憩類
作品名稱: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景觀工程( 第一分期)
主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景觀設計: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參 與 者:潘一如、鄭毅凡、邱 元、黃鈺珊、周建華
施工單位:東誠營造有限公司
地 點: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用 途:共享開放空間
材 料:清碎石、柳杉、不鏽鋼材、耐候塗料、林業報廢機具
面 積:16,800 m2
造 價:新台幣29,943,272 元
設計時間:2022 年3 月-2022 年9 月
施工時間:2022 年12 月-2023 年7 月
評審評語:地景活化與工業遺構再利用具有前瞻性意義。想像中廢棄雜陳的維修工廠和機具被清整提供林下漫遊空間,以及結合工藝和童趣的藝術展現。但由於園區近年來的改造是前期工程在先、整體規劃在後,導致在空間機能定位及空間序列的佈局上稍嫌失序,而現階段的成果尚未讓人感受潛存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