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歷史街區新美街米街環境改善計畫

前言

臺南府城自 400 年前荷治建城、歷經明鄭和清領發展後,在日治時期市區街道改正、現代計畫理性的思維下、大刀闊斧闢建商業街道、震盪府城空間樣貌,傳統巷弄則隱身於棋盤式街廓之中……。近年來,在現代都會急速擴張與更新之際,開始出現保存與活化歷史街區的反思與行動。因此,臺南市政府於 101 年訂定之「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依自治條例指導,以保存歷史街區及改善舊市容與環境議題為出發點,取消破壞街區紋理之計畫道路、提出街區環境改善與振興方案、補助歷史老屋整修等工作。


本案亦即架構於此政策和背景下,所進行了一系列改善行動和實踐,其中以新美街、米街之街廓為範圍,南北向的街道為主體,並擴及周邊次要巷道,從提升街區生活之基本設施品質,建構常民文化展演基盤。從營造歷史街區之人本環境、人車通行、給水排水、消防救災、照明、立面與招牌景觀等,進行多面向的總體環境改善。


因應歷史街區人行車行需求與通道系統斷面構成

南北跨域的商道,套疊著城牆東西進出、五條港水陸漲退,豐厚了巷弄左右街坊。舊時具備人性尺度的狹窄巷弄,被壓入理性道路框架,民族路以北米街業經拓寬,以南抽籤巷則在保存呼聲中,以撤銷計畫道路,而終告落幕。故本計畫順應現地條件,調整細部作法以因應人行及行車需求。本計畫主通道(新美街)以民族路為界,北為拓寬後的米街,現況依舊是民生人貨車輛來往;以南則是為廢止計劃道路開闢的抽籤巷,多為參拜與遊歷步行,仍保有舊時狹窄巷弄輪廓,曲折蜿蜒、交錯互通。

通道系統斷面由通道面、緣石、銜接面三者構成。中央通道面,按路段車行人行需求,配置相異材料。兩側線性緣石,引導視線遊歷順行。除通道面材之外,連接兩側建物的銜接面更是關鍵,除以階梯搭配小斜坡及抿石子修飾外,垂直向的水電管線整合與落水管轉接入地下等,期待能更整體、細緻地潤飾公私介面,呈現歷史場域溫潤古樸的氛圍、優化傳統街區品質和美學。

銜接帶,修整後,輪廓完整,動線順平,融為通道系統層次中的一環

歷史記憶紋理與生活路徑回應、串接重要古蹟與歷史景點

南北向主通道新美街,延續舊城其他歷史街區作法和調性,採用灰黑色系石板為為鋪設基調,語彙色調作為跨區銜接指引、達成南北向生活路徑與街區串聯,由此一路向南可串街至美術館區。新美街區位於五條港末端,河港穿越南北主通道,而港道末端則對應各原鄉供奉神祇,如米街廣安宮、祀典武廟、祀典大天后宮、開基武廟等,以陶磚微紅錯落在新美街叉口,暗示被覆蓋在通道底下的水紋;踏階、隘門、巷弄曲折,以修繕保留與圖文註解方式,明敘過往繁華交錯的榮景。南段之新美街抽籤巷為傳統彎曲巷弄,以人行遊逛為主,由寬闊與細長的石板石條構成;次巷道空間通道則以暖恬色系的陶磚交丁排列,呼應東西向之五條港道脈絡,在其中跳立脫出自明性,也意味通道主次的轉折,沿陶磚巷弄並可串聯大天后宮、算命巷、隘門巷等各古蹟景點。北段米街,則是拓寬後之計畫道路,為因應商家車行卸貨需求,街道中央則以瀝青混凝土、搭配兩側石板步道、暗示界定車行人行範圍。

巷道畸零地配合通道整體修繕

從傳統街區生活基盤優化做起,以在地化策略應對全球化之城市競爭

傳統街區巷弄的魅力,來自持續運作的日常生活展演,層層堆疊,厚實地方文化底蘊,故改造工作除了爬梳歷史脈絡,透過計畫軟硬體介入傳統市街空間,工程行為更要退居輔位,提供一個完善的市街基盤環境,去貼近常民演繹生活的需求。包含各方討論人車通行的空間拿捏、消防輸水需求、救災動線檢討、排水的梳理與補強、孔蓋遷移與順平,各事業管線清整、自來水老舊管線更新建築附掛物協調減量等系統性街區機能優化;以及具規模的廟埕、點心城空間聯通討論,到小範圍店鋪、民宅腹地修整等私有產權連帶修繕,皆由提升公共景觀價值為出發點,並以工程手段來整合改善。

歷史街屋立面修繕,從住戶媒合、現況分析、方案研擬之工作歷程

由於街區生活與工區高度密合,故除了滿足計畫目標與工程內容,更需面對多層介面的溝通協調工作,在既有現代生活與商業需求中,達到優化歷史街區環境景觀的目的,並藉此展現屬於臺南在地的、城市常民生活與歷史文化,也就是以越在地、越國際的策略,面對未來全球化之城市競爭與環境挑戰。




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2023 第十一屆 台灣景觀大獎-傑出獎

環境設施類


作品名稱:臺南市歷史街區新美街米街環境改善計畫
第一期:新美街中段(大天后宮及武廟街區)
第二期:米街(民族路以北至成功路)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設計單位: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參 與 者:林士欽、吳明發、黃鈺婷、黃廷碩、張慧悟
施工單位:佳信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地 點: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
空間性質:文化設施、歷史街區巷弄空間、歷史文化地景
材 料:花崗石材、陶磚、陶板陶片、抿石子、實木、瀝青混凝土等
造 價:843萬(第一期新美街區)、2977萬(第二期米街區)
設計時間: 2015/02-2015/11(第一期)、2019/01-2020/01(第二期)
施工時間: 2016/02-2017/02(第一期)、2020/04-2022/02(第二期)


評審評語:落實歷史街區文化保存和振興策略,透過多層次社區居民參與,公私產權介面整合,阻擋都市計畫道路闢建方案,梳理在地生活通道網絡和各種事業單位管線,汰舊換新,優化沿街建築銜接介面及巷道畸零隙地空間,整合改善及優化歷史文化街區景觀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