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瑞興濕地

水質、生態、生活的多重期待

埔頂都市地區晴天雜排水於中庄攔河堰上游左岸約300公尺處匯入大漢溪,中度污染之排水水質直接影響下游水利設施與用水品質安全;而鄰近排水的高灘地長年來租耕予在地耕戶,形成高草原、次生林以及農作開墾共存但破碎的地景樣態。在無明確遊憩與休閒教育機能不完善的條件下,埔頂排水周邊有一般民眾環境教育與遊憩期待、生態棲地遭到人為耕植破碎化、未妥善處理排水污染飲用水源等三大問題待解決。


水淨、水境、水近的自然解方─人工濕地

自然保育聯盟(IUCN)提出之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概念(Nature-basedSolutions, NbS),定義為可有效、調適地應對社會挑戰,同時提供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效益,為永續管理和恢復自然或改造的生態系統之保護行動。本案以瑞興濕地為自然解執行策略,憑藉人工濕地具有水質淨化、棲地創建以及環境營造的多重功能,一次且永續性地改善計畫場域周邊存在的水質、生態以及環境議題。


全重力輸水設計 低耗能、低排碳之水質淨化

工程自撒烏瓦知部落旁埔頂排水截流取水處理流程包含前處理、穩流池、草澤濕地、埤塘濕地、林澤濕地,最終至生態池放流,輸水過程妥善運用場域之高程特性順流而下,從取水至放流 完全無需使用動力輸水,大幅節省操作維護成本,同時也減少操作過程產生之溫室氣體 。以每日處理水量 10000 噸進行估算,本工程每日可以削減 BOD 約 50 kg削減 SS 約 60 kg 削減 NH 3 N約 52 kg 改善下游水體水質與用水安全 。

減法設計原則 生態基盤最大化保留

本案在整體開發上並不於單一面向上追求最大效益的突破,摒棄傳統的最大處理水量或最多開發設施的概念,而是在以生態自然為本的基礎上同時追求水質適度優化、民眾體驗改善以及管理資源撙節的多方平衡。空間營造與利用過程本持尊重自然的態度保留珍稀對象如臺灣大豆,以自然輪廓為依歸劃設出蜿蜒於其中的水環境空間。


「近水不進水」環境營造手法 創造共享的濕地空間

人工濕地為地表有植物生長、土壤終年長時間被水淹沒且含水量維持在飽和狀態之土地。除污型濕地雖不適合做為民眾遊憩水域,但足以成為「 生態居民 」 的家,本工程環境營造的手法上透過地形、植栽配置在不影響一般民眾可見性的條件下,限制可達性,形成一個空間內分別使用、互不干擾的友善居所 。


動線區 創造滿足多族群需求的路

濕地需定期管理維護,環域步道可規範動線,但對於水域周邊生物也會產生持續性干擾。為兼顧管理單位操維、一般民眾休憩、生態居民藏匿的各種需求,本案場動線運用鋪面材質區分成「一般民眾日常使用」與「特殊維護使用」兩大類,前者考量使用者多元性採混凝土刷毛鋪面形式確保無障礙使用;後者採碎石鋪設維持透水性與低工程強度之設計原則;兩種材質交界處設置簡易勸導措施,限制一般民眾進入減少干擾 。步道設置上亦有所巧思,穿越場域中心之一般民眾使用步道能夠有效且全面地觀察各種類型之水域環境,有利民眾參訪學習;而位於濕地外環生態特徵較豐富之區域,則設置低使用頻率之特殊維護使用動線,有利於區域生態發展 。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2023 第十一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設施環境類


作品名稱:
桃園市大漢溪上游埔頂排水水環境改善計畫- 瑞興濕地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景觀設計:美商傑明工程顧問(股)臺灣分公司
參與者:陳孟威、林恕德、莊惠嫻、陳怡儒、陳翊昀
施工單位:勁竹營造有限公司
地點:桃園市 大溪 區瑞興里大漢溪左岸河灘地
空間性質:河川環境、步道、濕地、水環境
材料:植栽、碎石、礫石、塊石、混凝土、原木
面積: 210,000 m2
造價:新台幣 183,563,377 元
設計時間:2019 年 09 月 2022 年 01 月
施工時間:2022 年 03 月 2023 年 06 月
其他獲獎:2023 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金質獎、第五屆金爛蘋果獎之金蘋果獎


評審評語:大漢溪左岸,中庄攔河堰至調整池周邊之堤外灘地,原始使用狀況為放租水利用地,配合截流埔頂排水進行水質淨化工程,採取全重力取水與放流,建構人工濕地生態棲境,兼顧安全和健康淨化,營造河階水綠生態地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