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虎尾鎮新舊城區縫合計畫(二期)

計畫緣起

虎尾鎮是雲林重要的核心城鎮,也是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建國眷村為台灣中部唯一聚落建築群之文化資產,屬日治時期及國軍來臺的歷史的見證場域,作為日本海軍航空隊訓練基地,同時也是民國時期的農業眷村,乘載了不同時期的歷史軌跡與記憶,計畫將過往飛行眷村的歷史脈絡與農村聚落加以保存再現,活絡建國二村,使之串聯建國一村、高鐵新城區與虎尾舊城區水綠空間,鏈結虎尾過往的歷史紋理。


計畫目的

傳達建國二村飛行軍官及農業眷村記憶,串聯虎尾鎮文化歷史地圖,並透過活化既有空間,結合農業眷村之特色,做為未來城鎮區域重要的休閒綠地。延續廢村後自然演替的次生林樣貌,保護既有生態棲地,同時作為環境教育及歷史文化兼具的解說學習場域。


保存農村型眷村聚落紋理

眷村軸線大道為過往眷村生活路徑,延續前人生活軌跡,進行整體景觀營造與人文藝術場景再造設計競賽,透過歷史建築修復之手法,營造一個具時空延續性及集體生活記憶且永續循環的眷村環境。


建置綠色基盤,LID 透水綠地開放空間

建國二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且栽種了許多果樹,是以前民國時期眷村為了生活而栽種的足跡,應加以保留。整體環境以生態工法、現地材料再利用等手法,創造 NBS 環境,使場域更具氣候韌性。


建構自導式解說教育,食農體驗眷村純樸之美

坐落密集的眷舍、防空洞、高槽給水塔等歷史文化設施,為豐富的環境教育場域。尋覓歷史演變,導入食農教育體驗,與周邊農耕景緻相輔相成。


清整既有環境,現地材料再利用

國二村現為構樹、血桐等先驅樹種所構成的次生林地樣貌,雖充斥生態及林蔭,但也造成環境氛圍封閉、視野不通透等問題。透過喬木修枝及疏伐,使空間不再封閉,同時,保留既有林相環境,並利用修剪下來的樹木枝條進行環境藝術的構築或是做為軟木樹皮、樹屑鋪設於場域空間。圍繞於既有大樹周邊,以鋪面環繞的形式以及推疊建構成量體等方式設計,加以增添場域氛圍及空間上平面、立面的變化。


規劃服務性空間–綠蔭停車場

利用既有曹宅旁的空地建置林蔭停車場,保留既有高大、枝繁葉茂遮蔭效果好的樹種,為遊玩民眾及車輛提供了一片舒適宜人的清涼空間。配合本期工程完工後,所需因應未來活動之車輛停置空間。涉及既有排水溝位置,將加以加蓋處理,使車行道路暢行無阻,並用植草磚方式劃設停車格位置。


保存過往的生活足跡–眷村軸線大道

筆直連結基地西北至東南側,為基地過往眷村內之主動線,保留此處過往路徑紋理,建置基地綠色基盤,改善軸線大道兩側行道樹生長空間,兩側增設草溝綠帶,解決地表逕流,達到綠色基盤的概念,並栽種闊葉喬木,將園區主軸線營造為雙排林蔭綠廊。因應未來開放空間使用,將軸線大道周邊之排水溝加蓋,符合無障礙人本空間,縫合步道與活動空間的斷面。


預期效益

建國二村為文化景觀與生態棲息機能兼具的重要綠色基盤,本案透過整理現況林相雜亂之情形,並將動線串接基地各棟眷村房舍,以歷史遺址之保存方式,將既有建物、設施融入未來使用空間,供使用者進行漫遊、休憩、教育學習等多樣化活動機能,達到人與環境共融、歷史文化重現之目標。




雲林縣政府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公園綠地 公共開放空間類


作品名稱:雲林縣虎尾鎮新舊城區縫合計畫(二期)
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
景觀設計:橙谷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參 與 者:陳雲鵬、張玉翰、楊子駿
施工單位:北鄉營造有限公司
地 點:雲林縣虎尾鎮
空間性質:歷史文化再現、步道串聯、自然探索環教園區
材 料:高壓混凝土磚、鋼板收邊、化妝蓋板、預鑄混凝土板、洗露骨材鋪面、軟木樹皮鋪面、照明設施
面 積:36,286 m2
造 價:約新台幣 67,000,000 元
設計時間:2022 年 09 月 - 2023 年 11 月
施工時間:2023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評審評語:
農業地景中廢棄眷村聚落的再生活化,以低度建築設施修建及在地與回收材料的外部空間整理,提供多元使用的活動場域與獨特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