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自然歷史價值、再造光明新風貌光明新村再造-光明新村建物整修及環境改善委託規劃設計

日治時期光明新村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軍官宿舍,二戰後延續為天然瓦斯研究所、中油新竹研究所、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及工研院的宿舍區。光明新村位於新竹市東區,隔成功湖與清華大學相鄰;村內建物低密度配置、大樹林立,呈現綠意盎然的景觀,是都市裡少見綠覆率極高的社區。村內成功湖畔老舊宿舍群已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本規劃將老建築適度整修,以中軸綠茵步道連結,並以落地窗結合室內外空間,回復建物外觀、保留老樹,並搭配景觀設計串聯湖畔綠地和中央草地,形成可舉辦各式活動的場域。環境優化至今 3 年,不僅高達 7 萬人次造訪舉辦各式組織促動、同仁福利、鏈結鄰里相關活動,成為同仁及鄰里樂於造訪的活動場所,同時亦符合工研院永續發展之目標。


基地範圍為光明新村全區的中心綠帶,自然環境資源豐富,為大片草地及大樹散立的中央公園、富含歷史人文的舊建築群及周邊戶外後院尺度的靜謐綠地、湖畔區大樹林立的森林綠地基地。基地豐富的景觀環境及建築特色,可發展出多元化的室內外活動空間,並配合活動規劃下,實可打造豐富活潑的後花園場域。縱合基地自然與歷史環境特色盤點,並整合院內同仁的活動使用需求。

本計畫將基地定位為聚集自然、藝文知識、生活歷史人文三大特色組織的綠意樂學場域。藉由綠意景觀的戶外環境特色結合舊建築整修的室內空間活化,重塑優質友善公共空間以呼應內部服務需求。


東西向串聯-綠意景觀廊道

本案計畫透過整體景觀營造,以微地形景觀改造的中央公園作為園區內部戶外休憩生活的主要場域,並透過 152 號舊建築整修為穿透性高的公共空間,連結至湖畔綠地與成功湖,形成基地東西向之重點綠意景觀廊道。

南北向串聯-五大戶活動廊道

將舊建築群間現況連結巷弄定位為五大戶活動廊道,串聯各建築室內與後院景觀活動空間區域,室內外活動可藉由活動廊道的連結,引導人流提升各空間的意達性,促進各活動的連結性。

1.強化建物基礎功能,保留建物歷史紋理

2.友善生態、與自然互動

3.尊重自然 生態工法保水護土

4.舊宿舍再利用成為舉辦活動的最佳場所

5.以藍天綠意為背景的優質場域

6.優質健康樂活環境、持續推動鄰里鏈結


一、生態系統保護與生物多樣性

透過低密度木造建築的結構補強和測量,維護園區內原有的自然景觀,並保留湖畔及草地的生態環境,增進生物多樣性,使綠地延續並與新竹市水綠環境相連結。

二、能源管理與減碳效益

宿舍建築在保留原有建築特色的基礎上,採用落地窗改造,增強自然光線和通風,降低能耗;同時連結室內外空間設計減少人工照明與空調需求,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三、社群健康福祉與社會凝聚力

透過中軸綠茵步道串聯宿舍群,並設置戶外活動空間與假日服務設施,增進社區互動,提供居民更多的戶外休閒選擇,有助於提升居民身心健康,促進社群凝聚力。室內外使用人數統計 7 萬人次:計算到 113/100

四、文化保存與創新

保留光明新村建物的歷史價值,透過戶外咖啡座與文化沙龍等設施重新賦予其活力,既保存原有建築文化,又創造新時代的多元社交空間,使文化價值得到傳承創新。1.找回建物舊表情 2.復刻歷史元素 3.本院研發成果展示







預景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設計)+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規劃設計)+(建築空間設計)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公園綠地 公共開放空間類


作品名稱:珍視自然歷史價值、再造光明新風貌光明新村再造-光明新村建物整修及環境改善委託規劃設計
主辦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
景觀設計:預景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規劃設計)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
龔書章、陳啟文 (整體規劃&建築空間設計)
參與者:周書賢、廖怡情、周芯伃、呂科達、林千毓、林雋怡、陳正庸(都市里人)、龔書章、陳啟文
施工單位:宗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地點:光明新村成功湖畔舊建物群及建物周邊戶外景觀空間
空間性質:景觀戶外環境、景觀中庭、院區活動場域、文化地景、舊建築活化再利用、展覽空間、院區開會空間
面積:23,000 m2
造價:新台幣 60,000,000 元
設計時間:2020 年 05 月-2021 年 06 月
施工時間:2021 年 08 月-2021 年 12 月


評審評語:
光明新村位於新竹市東區,與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相鄰,具有優越之地理位置,基地分為湖畔區、宿舍建築區、與中央公園三區,設計者以尊重自然之生態工法,留設出大片綠地供人使用,並將原本封閉的舊宿舍建築打開,增加室內外空間的關係,雖不是什麼創新的手法,但沒有過於不及,創造出優質舒適之環境值得嘉獎。美中不足的是三區的橫向聯繫動線若能更順暢自然連結,將更有助於彼此活動的串聯,增加全區的整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