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美物圖鑑

一、背景特質

市井物事再發現-嘉義市蘭井街

延續 2023 嘉義美「街」圖鑑精神,今年以美「物」為重點,聚焦在蘭井街,所發展的地方文化和產業技藝,結合 20 間新舊店家串連,整合設計企劃、產業新意,將嘉義市街區品牌化。


延續歷史脈絡街區再造

「蘭井街」因留存三百年歷史的紅毛井而得名,鄰近不僅有信仰傳承、文化歷史悠久的嘉邑城隍廟、雙忠廟、嘉義人的熱鬧草市大食堂-東市場及經整修後恢復容光的一棟棟傳統老屋建物。嘉義市政府以街道串連木屋再生,再以街道催生街區活化,邀請民眾提燈夜覽蘭井街、光彩街一帶,聆聽嘉義小城故事多。


二、計畫重點

1.籌組在地聯盟:

透過公部門、店家產業、參與民眾三方共享、共學、共好,透過串連、消費、有感體驗,延續城市美學經濟及影響力!

2.傳遞美物精神:

街區品牌化!挖掘街區文化,進行設計整合與科技應用,放大街區個性,創造城市行銷!

3.設計溝通體驗:

用「美」活化街區!用「美」來對話!透過各種設計讓店家有感、遊客有感、市民有感,讓體驗促進對話,讓體驗帶動溝通!


三、數位應用

本案與在地業者「一宇橙數位設計有限公司」合作,設計線上運勢抽籤互動,運用人手一機的數位配備透過掃描 QRcode,體驗 31 張運勢解方刮出大吉人生,藉此引領遊客探店嘉義、閱讀城市、走訪街區,行銷合作單位與店家。


四、執行策略

「有感體驗,是城市最佳代言人!」嘉義市政府以街道串連木屋再生、以街道催生街區活化、以街道實驗人本空間。

1.導入品牌識別:延續「美」品牌,除了設計蘭井街街徽,再以手作燈籠做為二十間店家串聯識別。

2.設計活動體驗:以沉浸式走讀認識街區歷史故事,取樣店家產業型態特質進行導覽體驗。

3.實驗人本空間:透過示範性街道實驗,讓民眾感受改變前、後差別,以爭取更多店家認同與響應。


五、溝通成效

網路傳播觸及 34 萬人次 | 線上運勢互動 1.4 萬次 |

影片總觀看 2 萬次 | 媒體報導網路分享至少 500 則

【嘉義美物圖鑑】藉由品牌識別、活動體驗、空間實驗向外界溝通街區再造、城市活力、消費體驗及倡議人本環境,是以外圍活動包圍核心議題,引發共振效應助攻產業發展、城市行銷、共創人本環境新想像,呈現「涼適,活力,新木都」都市風貌。

本案以美的風格活化街區、以有感體驗帶動溝通。據參與店家回饋及社群相關數據,並以 ESG 三大永續發展訴求分析,本計畫在環境力:帶動蘭井街街區景觀改善;社會力:網路傳播觸及 34 萬人次、線上運勢互動 1.4 萬次、影片總觀看 2 萬次、媒體報導網路分享至少 500 則;治理力:計畫帶動參與店家業績提升至少 15 %。





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溝通傳播類


作品名稱:嘉義美物圖鑑
主辦單位: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
協辦單位:嘉義市政府、城隍廟、昇億水電材料公司
規劃單位: 辵辵計画+ 木更M u g e n e r a t i o n
參與單位:大象設計、平凡製作、如此表達、種種影像、Rafael Wu、一宇橙數位設計
地 點: 嘉義市蘭井街區
用 途:用「美」活化街區、用「美」來對話!以美的相關設計串連街區環境優勢,向外界溝通街區再造與倡議人本環境,讓城市有感體驗促進對話、帶動溝通!
計劃期間:2024 / 10 / 01 - 2024 / 10 / 31


評審評語:
嘉義美物圖鑑延續去年嘉義美街圖鑑的美學及組織架構改以 ” 物品 “ 為單位,邂逅出更多的第三空間。文青氛圍所衍生的文化積累,擴及整條街道城町,將餐館、咖啡、刀具與傳統產業店家,變身成為文化地景和地方創生、文化觀光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