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園區以「茶室」、「庭園公園化」等設計理念進行布局,保留並開闊了建築間的巷弄空間,將侷促、封閉的庭院空間打開,同時疏植受保護大樹下的先驅喬灌木,彰顯老樹的姿態與天際線。重新布設共同管溝,完善園區的現代化建設基盤,提升園區經營的永續性及多樣性。
美崙溪畔廊帶串聯工程主要以將軍府為遊憩圈端點,重新擴建及整建中正停車場及民權停車場,服務全區遊客。為達到無障礙使用需求,補齊區內無障礙通行設施,使將軍府園區至花蓮港放送局成為一連串的遊憩路徑。
計畫緣起
花蓮縣政府以「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和「『洄瀾。回藍』花蓮市河海人文廊道建置計畫」為花蓮美崙溪畔景觀再造的核心,期望透過具歷史脈絡的視角,檢視「瞰臨城中」基地內的將軍府宿舍群、溪畔步道、松園別館及花蓮港放送局周邊據點,進行空間盤點與規劃,強化「整合歷史文化資源軸帶」的任務,並提升與花蓮市周邊資源的連結。隨著築港工程完成及日本移民政策推行,花蓮市逐漸現代化,臨海鐵道見證了這段發展歷程,縣府以臨港線串聯舊花蓮港、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等六大歷史場域,完成修復工程並逐步啟動數位導覽等活化措施。此外,内政部營建署推動新一期 6 年計畫,聚焦於公園綠地改善、生態水岸營造、節點景觀改造、閒置空間活化、環境空間提升及社區自力營造,並納入環境景觀顧問及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強化城鄉特色,促進地方發展,為花蓮城鎮注入新的活力。
計畫目的
延續美崙溪畔灣流相關計畫:
已將軍府宿舍群、松園別館及花蓮港放送局周邊據點環境進行空間盤點及規劃,強化「整合歷史文化資源軸帶」,串聯美崙溪畔周邊自然景觀、文化資產與文化館舍,提升與花蓮市周邊資源的連結能力,完成山 – 河 – 海交會的串聯延續、美崙溪畔兩側整體景觀的強化、歷史文化資源軸帶的整合。
而透過美崙山頂至美崙溪出海口間地景修復,串聯山丘、溪畔聚落、出海口形成更加緊密的廊道達到:
1. 瞰眤景觀:視域開放,梳理現有植栽維持視域穿透,營造「可讀」地景。
2. 接臨地貌:改善鋪面、行穿線及指標系統,塑造安全、通用的人本空間。
3. 彰顯城容:保留、再利用歷史脈絡下的文化痕跡,彰顯美崙溪獨有風貌。
基地位居美崙山東南麓坡頂及美崙溪畔邊,以坡頂建築周邊含花蓮港放送局及松園別館、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美崙溪畔公園為範圍,營造縫合美崙溪畔至北濱公園出海口之帶狀環境綠手指。
將軍府宿舍群周邊:
將軍府園區周邊因過去缺乏明確的主入口、留客空間及吸引人駐足的焦點,設計上將優化其景觀空間,提升整體和諧性。首先,梳理並整合植栽,使其融入將軍府宿舍的設計語彙,達成景觀的協調與一致。珍稀松樹將被重點保留,設於主入口處作為視覺焦點,同時作為框景,營造獨特的觀景體驗。此外,圍牆將形塑園區感,並作為背景屏障,有效遮蔽外部雜亂景致,增強人本空間的私密性與舒適性;而在 622 巷兩側的舊宿舍已破敗不堪,且宿舍與道路之間邊界感強烈,加上周圍綠化雜亂無序,整體設計以減量與優化為原則。設置通透的人行步道,提升視野開闊度與人流動線的流暢性。遵循原設計語彙進行設計,延續其文化價值。園區內的疊石水池其設計手法椅土地公廟作為布景核心,打造近景看花、中景拜神廟、遠景觀疊水,豐富多層次的景致,選用小、中、大不同尺寸的石頭,以「品」字型排列堆疊,打造複層疊水水景。
坡頂建築周邊、美崙溪畔公園:
首先,松園街、中正路進行全區動線、鋪面整合。花崗岩、安山岩骰子石分割型視呼應將軍府園區內步道設計,利用中正路側人行道、路緣斜坡、行穿線、松園街步道之間的串聯,達到全區無障礙環境。並針對民權停車場與中正停車場進行路型修正,整理車輛出入動線,新畫行穿線以增加行人的安全性。
經濟效益提升:
此計畫透過步道系統的建置,完整串聯將軍府、中正及民權停車場、松園別館至花蓮港放送局,引導人流,運用設計的手法提升整體景觀,提供商家進駐空間,創造讓人流連忘返的園區。人潮的湧入帶動經濟效益,達成整體空間的活化。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公園綠地 公共開放空間類
作品名稱:瞰臨城中-美崙溪畔串聯計畫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景觀設計:行遠國際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參 與 者:鄧浩、余培威、楊博安、林亞萱、張杰、張旭志
施工單位:順鼎營造、羽玉營造
地 點:花蓮美崙
空間性質:文化設施、公園、步道串聯、無障礙通行、古蹟園區
材 料:花崗岩、安山岩、鋼構、混凝土、木構建築
面 積:30,306 m²
造 價:新台幣 1 億 8675 萬元
設計時間:2022 年 05 月-2023 年 08 月
施工時間:2022 年 08 月-2024 年 10 月
評審評語:
串接美崙山至美崙溪的歷史發展脈絡,重塑建築時代氛圍與山水地景的悠遊步行與俯瞰體驗,藉此歷史場景再現提升市街深度旅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