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基地過去為上埤地區自然形成的大灣河道,68 年隨都市計畫的規劃,隱身為忠孝東路後巷的圳路,至 74 年重新規劃為停車場空間。隨忠孝東路商業蓬勃的發展,忠孝東路三段及四段成為繁華東區核心的商圈,以及推動臺北市東區公共空間及人本環境改善,配合北市府都發局 108 年推動「東區發展振興計畫」重新探討東區街道及街區改造願景,並以「以人為本的步行環境」及「東區綠廊的串聯」為改造的核心理念,來翻轉本基地長久負面形象空間。本計畫將道路整合,鏈結瑠公圳帶狀骨幹,溯往歷史及人文記憶,重現水體意象,反映地方紋理;活絡商業行為,連結商家,置入大尺度共享廣場;改善現況生硬設施,抬升綠意,創造植栽敷地空間;藉由活動空間多元化,滿足百貨、鄰里、城市需求,串聯東區核心綠廊、強化與東區商圈之聯繫。又基地位於東區代表性地標的 SOGO 忠孝館後方,且東連瑠公公園、大安路、頂好廣場等商圈,西接復興南路一段旁之瑠公圳公園,在完工開放之後,串接東區核心帶狀的空間綠廊、強化開放空間場域與東區都會商圈的緊密聯繫,提供舒適的綠活遊逛環境,增進地方人潮流動,除了在地居民以外,亦服務逛街、觀光、轉運等人群,展現多元豐富的街道活力。
計畫緣起
本計畫基地過去為上埤地區自然形成的大灣河道,1979 年隨都市計畫的規劃,隱身為忠孝東路後巷的圳路,至 1985 年重新規畫為停車場空間。隨忠孝東路商業蓬勃的發展,忠孝東路三段及四段成為東區核心的商圈,惟本基地仍為一個商業地區的附屬空間,為推動忠孝東區公共空間及人本環境改善,108 年都發局推動「東區發展振興計畫」重新探討東區街道及街區改造願景,由新工處進行設計及工程案,「以人為本的步行環境」及「東區綠廊的串聯」為改造的核心理念,來翻轉改造本基地長久負面形象空間。
計畫目標
本計畫位於復興南路 135 巷南北側道路及復興南路至忠孝東路四段 49 巷間,地標為 SOGO 忠孝館後方。原為停車場用地,為提倡以人為本,重新規劃設計,透過鏈結瑠公圳帶狀骨幹及商家,置入多元共享空間,並以鋪面、植栽及照明設計等重現水體意象,反映地方紋理,打造為以「人」為主的空間環境。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公園綠地 公共開放空間類
作品名稱:瑠公綠廊人行環境改善工程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景觀設計: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參 與 者:
施工單位:稻田營造有限公司
地 點:台北市大安區
空間性質:住宅/鄰里空間、公園、綠園道
材 料:彩色壓花瀝青、透水混凝土、金屬
面 積:4,651 m2
造 價:新台幣 56,479,472 元
設計時間:2022 年 04 月-2023 年 05 月
施工時間:2023 年 08 月-2024 年 06 月
其他獲獎:中華建築金石獎
評審評語:
百貨公司與民宅建築間的車行與停車空間,經過大膽地以人為本、以民眾使用為優先的考量改造後,呈現出流暢的都市活動廣場。以曲線線性綠意的佈置,反映瑠公圳水圳的歷史記憶,賦予都市空間嶄新的文化形象。人本無障礙、韌性環境,皆有適宜的設計應對,有效地提升了都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功能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