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名勝公園
臺中公園是臺中都市發展的起點,於 1903 年落成啟用,1908 年成為祝賀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的慶祝會場,這一重要事件象徵著臺灣交通和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使臺中公園躍上歷史舞台,成為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歷經超過 120 年的歷史,見證了台灣從日治時期、戰後重建到政治變革及現代民主社會的多個重要時期。
曾經,臺中公園被譽為夢幻景點,與舊城區繁榮一時。然而,隨著中區的沒落、都市擴張及外移效應,人們逐漸向城市外圍發展,間接導致臺中公園和中區沒落、空屋率攀升,一度成為臺中都市的沒落區域。近年來,臺中市政府透過一系列中區再生計畫,如:街區老屋活化、大車站計畫、柳川及綠川等區域改造,以及社會住宅與一中商圈等多點活化策略,逐步注入新活力,為多年努力的中區再生燃起希望。
然而,臺中公園更應是中區城市再生的最後一塊拼圖,亦在城市縫合中扮演關鍵角色。本計畫旨在找出臺中公園的當代定位,並重新整理其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使這片充滿歷史記憶的公園再次成為市民的榮耀之地。
規劃概念
1.城市空間架構
在基地區位上,臺中公園位於臺中之心之中,串聯城市新舊景點,扮演著歷史人文廊道重要角色。
2.基地周邊轉化
依據各入口與周邊關係,規劃不同層級入口,拉近臺中公園與周邊環境關係:將人行道擴大,並提升可及性。
3.大公園計畫
整合周邊計畫及文化歷史資源,以文化廊道軸線貫穿整個大公園計畫範圍,以臺中公園為中心發展出主打名勝古蹟的「大公園計畫」。
整體核心價值與策略
1.建構品牌
- 臺中公園品牌形象將入口打開,使原本廣場成為公園的一部分,保留原本的大門意象成為歷史展示的一部份。
2.人本空間
- 外圍人行道空間整理,將公園路、自由路側人行道拓寬,設置人行及自行車共用道及綠帶,搭配既有的 U-bike 停車位完善人本空間。區內將主要動線重新鋪設為瀝青混凝土鋪面,適合無障礙及工程車行動且未來如破損也利於修補。設置無障礙動線可抵達砲台山。
3.生態棲地
- 新增生態池營造濕地生態,透過生態浮島及雨水花園之生態過濾,將過濾後的水再導回日月湖內,改善水質不良問題。
4.休憩空間
- 保留具歷史價值之設施,並整合整理,重塑公園內空間使用分區。
- 設置遊客中心提供到訪遊客諮詢及展示空間。
- 湖岸邊對上湖心亭軸線處新增湖畔平台,將湖面打開,可作為未來活動表演區域。
- 增加多功能活動草坪面積,提供未來舉辦大型活動使用。
- 重新規劃具特色之共融遊戲場。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環境規劃類
作品名稱:1903 大公園計畫-城市美學引動百年臺中公園新風貌
主辦單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主管單位: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
規劃設計: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參 與 者:委員|劉柏宏、劉舜仁、方怡仁、劉超驊
設計|賴華威、黃郁雯、趙文翎、 陳奕心、陳彥伶、陳靜
跨域團隊: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統籌規劃)、用參與改變世界顧問有限公司(民眾參與)、中間研究室(品牌視覺)、偶得設計有限公司(照明)、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生態)、云鼎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水文)、連昇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機電)
地 點:臺中市北區臺中公園
用 途:臺中公園總體改善規劃與設計
空間性質:文化設施、街道傢俱、文化地景、公園
面 積:規劃面積約 110755.66 ㎡
計畫經費:新台幣 4,500,000 元
執行期程:2024 年 06 月 - 2024 年 12 月
評審評語:
本計畫不僅只著眼公園空間與設施的改善,更是看到 1903 年啟用、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與生活演繹的台中公園在台中市中區的關鍵角色,重新梳理其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並賦予其當代定位,使台中公園的風華得以再現,值得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