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修復及活化再利用 × 0km 山物所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全區六棟 11 戶)在 2006 年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登錄為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2007 年委託專業學術機構進行調查研究,並接續辦理 22、24 號及 28、30 號之規劃設計,分別於 2017 年完成 22、24 號及 2019 年完成 28、30 號之修復;其餘建築即本次提案範圍,包含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 203 巷 15、17 號、19、21 號、23 號、34、36 號於 2017 年開始規劃設計,2018 年底正式發包,並於 2021 年底完成修復。主辦單位將修復後的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定位為都會社區型的「森活文化里山基地」,賦予成為臺灣森林生態與林業文化入口網之使命。工程期間自 2019 年起展開促參 OT 案之前置作業,俟由營運單位依據促參法取得營運權,推出「0 km 山物所」品牌,結合主辦單位相關知識產權與民間設計能量,持續推動臺灣永續自然生活的理念。

藉由本案之修復及活化再利用,除保存了百年老屋,更將此空間作為與都市民眾了解、親近山林之起點,並可藉由此空間提升民眾對文化資產、山林保育的重視,以有形的文化資產,傳承無形之自然及生態保育理念。


日式木造建物修復成果:

全區日式木造建物本體均儘可能採用原有形貌及工法修復,並保留眷戶時期之使用痕跡,各戶出入之紅色木門,亦喚起眷戶時期之記憶,拆除全區圍牆更換為具有視覺穿透性之木格柵,步行於此區,無需入門即可感受到歷史的記憶。


再利用營運及景觀成果:

再利用營運,以「自然、生活、再發現」為精神,從建築的活化以設計與古蹟共存為目標,保存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與眷舍使用的歷史軌跡,以模組化設計策略有效維護文化資產空間,兼具當代美感與實用性,場域戶外空間透過反轉體驗動線,翻轉沿街立面開口直入住宅廳堂的慣性,引領民眾抵達建築後方的景觀庭園與串連三棟建築的長向木棧道,將「後場」的庭園轉變為體驗「前場」,呼應場所精神與提供探索的路徑。

室內以尊重歷史建築為前提避免侵入性施工,配合模組化陳列系統,打開空間使用可能性,讓歷史場域與展售機能共生;並於空間中植入鏡面不鏽鋼、壓克力等現代材質,增添空間延伸性及視覺亮點。

景觀設計上,將戶外綠地劃分為四大景觀主題區: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每個區域都根據不同的主題植入了豐富的森林元素,並結合瀕危植物復育計畫,展現了獨特的景觀美學。並在庭園中置入前後錯落的不鏽鋼鏡面裝置,反射出建築立面,隨觀者位置產生位移錯視,引發觀看百年老屋的全新視角。


主題一:複森林—城市中的一座臺灣複層小森林

15 號西側綠地過去亦有一日式宿舍建置於此,後因住戶用火不慎而燒毀,景觀模擬大自然災後的荒地,從陽性樹種與先驅植物的雜木林,逐漸形成複層林的自然再生過程。上層喬木經過適度修枝,再植入適合林下、具低耐光度環境需求的陰性植物,混和搭配小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藤蔓植物等具有不同高度、多樣化的植物種類,營造為具有不同層次的複層森林。


主題二:裏花園—以原生植物打造的一座臺日混種花園

在設計上保留了日式禪意、精心構思石組,呈現傳統日式庭院效法自然的精神;同時加入臺灣原生植物,引入島田彌市在臺灣島上採集發現的漏蘆、島田氏雞兒腸、華薊……等,創造出具有當代精神的臺日混種庭園景觀。


主題三:次森林—一座百年森林的自然演替與修復力量

由苗栗大楠林道提供剩餘資材再利用,作為各種植物苔蘚攀附生長的舞台、真菌分解的培養皿,並植入樟樹、臺灣肖楠等臺灣中低海拔樹種,呈現自然界的倒木更新、新生輪轉;同時呼應永續林業的造林週期,從新生發芽、茁壯成材、鋪蓋成舍、再次回歸自然的林木生命循環。

  

主題四:蒔光巷—蒔花弄草臺灣巷弄與野外受脅植物遷地保育

花園中廣植各式藥用或可食植物、隨季節展現花朵與香氣的茉莉花、桂花綠籬,處處可見臺灣常民生活「可食地景」的實踐。並與公部門攜手打造一個荒野植物與景觀植物共生的環境,將桃竹苗區域野外受威脅的植物安植於庭院小徑與花台間。蒔光巷旨在提醒人們關注在人類生活版圖的擴張下,生存空間被壓縮受限的野外植物們,本區呈現公、私部門合作的保種與遷地保育階段成果,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2024 第十二屆 台灣景觀大獎-特別獎

特殊主題類


作品名稱: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修復及活化再利用 × 0 km 山物所
主辦單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營運單位:勤美集團大博物町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建築:胡宗雄建築師事務所、室內:格式設計有限公司、景觀:裏山_綠生活實業有限公司、一攬芳華_遠圓有限公司、樹園藝_植樹果沐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毅國營造有限公司、立谷有限公司、裏山_綠生活實業有限公司、樹園藝_植樹果沐有限公司
地點:臺北市大安區
空間性質:文化設施
設計時間:2018 年 01 月-2018 年 11 月
施工時間:2019 年 02 月-2021 年 11 月
面積:2,096 m2
造價:建築景觀及室內:新台幣 82,000,000 元
材料:樟樹、烏心石、朴樹、南天竹、芳香萬壽菊、迷迭香、鼠尾草、麥門冬、各式蕨類、台灣瀕危植物及原生特有種植物等。
其他獲獎:2022 臺北市第二屆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
2022 農業部優良農業建設工程建築類優等獎
2024 空間設計類金點設計獎、日本優良設計獎


評審評語:
百年町屋歷史建築修繕之庭園整建,以細緻設計手法與豐富植栽選種呈現微型尺度的台灣林相生態魅力,搭配「山物所」主題選品營運模式,成為親近台灣山林的詩意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