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驛社區-將才工場社區共創基地

從廢墟工廠發酵,釀造未知的美好


「後驛社區」位於嘉義後火車站一帶,此處有日治時代嘉義開往北港的糖鐵路線,是台灣縱貫鐵路與阿里山森林鐵路交會之處,形成台鐵、糖鐵、林鐵等三鐵共構的車站區域。產業的發展,形成早年相當多的勞力工作機會,因此有不少外縣市移民到此落腳,形成小澎湖及小副瀨等聚落。從過去的移居聚落到現今的社區共創基地,如何透過空間的活化,找回移居城市的美好,是值得關注思考的議題。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加上人文歷史景觀豐富,2015年起,由嘉義市社區規劃師計畫進入後驛社區,透過社區協力啟動空間活化,從閒置台糖用地出發,結合社區燒烙特色與嘉義市木都歷史,發展社區的想像與願景,帶動社區產業-北港車頭柑仔店。2017年鎖定當年社區第一棟鋼筋混泥土建築,被閒置20多年的醬菜工廠,連結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組織在地青年共同整理,分年分期逐步打造成青年共創的空間,2020年室內空間已順利完成供青年團隊進駐,室外半開放空間,成為社區展覽所與社區優質聚會空間。


 聯盟齊心協力,扶植後驛將才


「醬菜工廠」轉型「將才工場」的歷程,如同一場由多元跨域社群共同參與社區改造的「合作接力賽」,於2017年起透過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及社區(後驛里辦公處、後驛社區發展協會)的信任基礎作為第一棒,於2017年加入在地團體,如島呼冊店、檜木燒烙發展中心,以及博愛社區大學帶領的百名國際志工,共同整理環境承接重要的一棒;2019年與嘉義大學景觀學系的產學合作計畫,由社區規劃師帶領大學生進入社區改造現場,將舊醬菜槽轉化為社區菜園,並與鄰近的博愛社大農法班合作,作為推廣友善農法的課程教室;2020年更首度跨縣市交流與臺南築角創意營造計畫、雲林科技大學淺山農村USR,以相放伴交工的方式合作,一棒接一棒的齊心協力。


將才工場逐漸向外連結,不再只是單一跑道的接力賽,而是把接力棒也傳給在其他跑道上,協力共同想為社區創造改變的人。由「青年」扮演活化者角色,號召各領域的年輕人,從自身專業出發,協力打造社區共創空間。


社區備料,循環設計


進行綠美化打造時多採用一般性的建材,使得營造點缺少環境地域特色,在團隊現勘及與在地組織交流中,了解到後驛社區有許多在地材料資源,但缺乏整理與打造,使得備料資源無法妥善運用。因此社區工班以回收木料、紅磚、石磚及混凝土塊作為主要籌備素材,啟動社區廢料再生的新面向思考。


在地人文,藝術表現


透過在地方文史者解說中發現後驛社區蘊含的豐厚人文故事,看見社區積極努力的後勤協助,本計畫將藝術融入社區的脈絡紋理,帶領青年一步步地勾、畫、貼、染、抹、擦等細膩技法磨練下,一同創造出自己與社區的熱血故事,期待引發更多在地故事的討論。


從移居聚落到宜居平台,帶動返嘉的機會


將才工場周邊具有豐沛的藝術人文景觀資源,社區內可見許多小型加工產業與住宅。將才工場串連地方產業、社區里民及職人等,提供多元化課程、地方文化探索、產業鏈結、藝文活動及實驗場域,培育回鄉、留鄉、駐鄉之青年,進入地方生活,期盼醞釀出具有創新、創意與創業之「將才」,建立宜居關係,提供更多青年有返嘉的機會,成為地方創生意涵與友善創業的示範基地。







2020 第八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社區營造 地方創生類


作品名稱:後驛社區-將才工場社區共創基地
業主:嘉義市政府
地點:嘉義市西區後驛社區
用途:凝聚社區居民、青年以及藝術家的共享空間
規劃團隊:十作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小福砌室內設計
材料:都市工程廢棄物、紅磚
操作時間:2015年至2020年滾動式設計、實驗以及施工
工程金額:1,300,000元

評審評語:
社區組織自發性進行空間整體性的思考,營造出基地土地的特色,展現出原本自然様貌,凝聚居民向心力。
社區備料循環設計 ,進行綠美化打造,啟動社區廢料再生的新面向思考。
發展蘊含豐厚在地人文故事,將藝術融入社區的脈絡紋理,共同創造出居民與社區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