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韌性城市的治理新思維,生態水綠環境的開發理念,整合相關介面維繫優化藍綠基盤,並以低衝擊開發手法,達到型塑整體都市意象,提高生活品環境品質,使其具備環境變遷衝擊的調適能力。 ///
回應氣候變遷議題並提升防洪能力
開放空間留設保持土地使用的彈性;強化河川保水與滯洪防洪能力,調節舒緩水患壓力,降低脆弱度並提升都市回復能力,打造抗災「韌性城市」。
調整河道位置,縫合藍綠基盤設施
串聯丹鳳山與公園、水體,自環境塑造的同時,重新檢視整體環境所存在的水綠色潛力與課題,尊重自然環境之特性與老北投的人文歷史紋理,融合生態、低碳、永續、防災等思維,打造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北投生態圈。
————————————————————————————————————————————
對於磺港溪再造自磺港橋至下游基隆河匯流口分三段說明如下:
翻轉被遺忘的潺潺水流,創造溪流再造的典範,重現水岸生活軸線,重塑過去磺港溪母親之河的自然風貌,強化人與自然、水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融入地區歷史紋理、自然生態,創造水岸價值,也使水綠城市的推動與教育向下紮根。
1. 翻轉│A、B段(加蓋段) : 磺港橋至延壽橋加蓋段
展現隱藏在水泥蓋板下水的旋律,穿梭在薇閣、北投國小間,是孩童與家長們愉悅而充滿記憶的通學遊戲巷沿線人為活動密集,以沿溪生活文化塑造,創造舒適全齡化休憩空間為宗旨,為呼應與喚起北投母親之河的記憶,透過水廣場與水元素的營造,作為全段的設計基礎,在空間屬性上,為居民日常生活休閒與孩童通學為主,故以通學遊戲巷的概念為本段的主軸,提供遊戲、體健的綠色廊道。
2.蔓延│C段(中游段) : 延壽橋至奇岩抽水站
恢復磺港溪自然河道並與公園結合的自然溪流型態再生;人本交通、生態埤塘、韌性滯洪,體驗郊山邊際的自然結合沿線的奇岩1號和奇岩2號等公園結合,在磺港溪恢復自然河道的基礎下,將原有行水區斷面由13公尺擴大為30~45公尺,營造蜿蜒自然的河流型態,並利用重現期水位變化以地景草坡的方式建立5年、50年洪水位線,常水位時期藉著地形草坡、步道等的方式阻隔磺港溪溪水與公園濕地水域,將使延壽橋至奇岩抽水站區間段水位滿足50年重現期距不溢堤保護標準。磺港路搭配都市計畫變更,改於西側提供雙向車道與人本系統,沿水岸至少留設6m緩坡綠帶,豐富的水岸沿線植物社會群落,為丹鳳山系的生態廊道得以延伸。
3.生機│D、E段(下游段) : 奇岩抽水站至基隆河匯流口
河岸空間緊縮,至基隆河口展開;四斑細蟌棲地,看似荒蕪的地景,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在低衝擊開發形式原則下,優先著重河口至新北投之人本系統串接,透過懸臂式步道與現有公有空間清整,提供往南與基隆河自行車道系統鏈結。既有護岸採植筋加高方式處理,以達防洪標準;臨水側則可栽植攀爬性植物,提升綠美化空間。
期望透過翻轉磺港溪,尋找被遺忘的潺潺水流,創造溪流再造的典範,重現水岸生活軸線,重塑過去磺港溪母親之河的自然風貌,強化人與自然、水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融入地區歷史紋理、自然生態,創造水岸價值,也使水綠城市的推動與教育向下紮根。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2020 第八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環境規劃設計類
作品名稱:北投磺港溪再造可行性評估工作
業主: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地點:臺北市北投區
用途:都市河川、滯洪空間、公園綠地
設計單位: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陳大同
參與者:許晉誌、陳彥良、柳浩翔、凌邦暉、黃于坡、邱詩純、張慈、魏士傑、關琪融
計畫經費:新臺幣 4,800,000元
計畫時間:2019年03月~2020年07月
評審評語:
本計畫跳脫將就於使用現況的包袱,從整體性角度審視計畫區優質都市環境的新契機,接著以景觀計畫回饋都市計畫變更,針對計畫區之河道、道路與公園用地加以重新布設,推展更理想的區域性水綠基盤以及人本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