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府積極推動「都市退燒—全民植樹行動」,具體行動就從栽種樹木、生態保育做起,深知樹不能亂種,市府團隊盤點中市苗圃,與民間組織接洽成功,將南屯區嶺東苗圃定位為「台中市政府大肚山森林復育中心」。目的係在引導企業社會責任(CSR)結合環境永續來投入「大肚山原生樹苗契作及復育區設置」的工作,期望找回大肚山原有面貌,達成自然永續、環保綠化的目標。
【以在地潛在森林作為復育藍圖】
要復育天然林,就需以在地潛在森林做為藍圖,人為的介入,以不影響演替為前提,種植天然林的骨幹樹種(庇蔭種),來加速森林的恢復。
【不亂種樹,依循演替,回歸自然】
森林自我復育的能力很強,遭破壞,約 60 年可恢復。若種「錯樹」且其把位置占去了,因此讓野生的樹苗沒有空間或光線生長,所以就必須一直等到這些「錯樹」死掉之後,自然的森林才有可能再回來。
大肚山天然林復育建置生態造林物種篩選,透過標本紀錄、前人調查文獻、現地調查資料,彙整曾出現在大肚山,建議 112 種木本植物可優先選入,其中有必須被列入天然林復育的清單及判斷植栽種類極其過去大肚山也有分布。
【苗木培育可行性】
苗木培育存活率度,本研究苗木培育的種類共 93 種,結果顯示無困難度的有 89 種;具有困難度的有 4 種,如九丁榕、樟葉楓、庭梅、牛奶榕;其中九丁榕、庭梅、牛奶榕,於大肚山台地及鄰近山區(火炎山、大坑等)母樹稀少,採種量不足,以致培育困難;樟葉楓則因種子萌發狀況不佳,而培育困難。
【樹島復育理念】
大肚山台地因種源缺乏加上火燒的干擾,若要經由自然演替回復至老熟林階段的森林,需相當漫長的時間,因此適度的人為介入有其必要性,故本研究目的在釐清生態造林所篩選的樹種,其苗木培育的困難度、苗木野外的存活率、生態造林的實務工作。
計畫成果【復育樹島」化整為零散佈到全大肚山】
大肚山天然林復育的做法是「恢復森林自癒的自然力」。此自然力係指樹木族群自然繁衍的能力,故我們的行動並非要將山坡地種滿樹,而是策略性地建立「復育樹島」,讓大肚山到處都有母樹,透過母樹大量逸散的種子,在每個角落長出一代又一代的野生樹苗,來加速森林的演替。
因此「復育樹島」要化整為零,散佈到全大肚山,成為行道樹、公園植栽、校園樹木、社區綠化、保安林、步道景觀等,故在策略上就需連結許多公部門一起合作。
近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參與合作的單位不斷增加,如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台中都會公園、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及農業局、高速公路局大甲工務段、公路總局二工處、東勢林管處等,我們共建立了 20 處復育樹島,種植了 9,126 株原生樹種。
【計畫建議】
本計畫結果顯示「生態造林」可行性高。以四大原則:
1. 淺在森林原則:於造林區相同環境條件的區域,進行嚴謹的植群生態調查。並收集造林區附近相關的植群研究文獻及木本植物標本紀錄。
2. 順應演替:於造林區進行野生樹苗調查,確認野生樹苗的種類與密度。野生樹苗全數保留,有助於森林演替的進行。
3. 降低人為干擾:生態造林區要降低除草撫育的工作,撫育工作以樹苗周邊 1.5m 為限,其它區域不除草,過度除草,會傷害野生樹苗,而影響森林演替的進行。
4. 在地採種育苗:臺灣的地形及氣候限制許多植物的分布,就算是廣泛分布的物種,各地族群基因也會因地形的限制,而有差異。故生態造林須進行在地採種,並建立母樹基本資料,方能維護在地木本植物的族群基因。
翊榕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2022 第十屆 台灣景觀大獎-特別獎
特殊主題類
作品名稱:福爾摩沙之大肚山天然林復育植樹計畫
業 主:台中市養護工程處
設計單位:翊榕環境設計有限公司
地 點:台中市大肚山台地
用 途:天然林、生態保育區
大獎評審評語:運用大肚山原生植物進行模擬種植,引導自然演替的林相復育,並藉由長時間對植物生長的監測紀錄,找出自然植群組成樣態與模組,期望為都市發展下的開發區,找到自然演替的植群復育解方。
本案結合政府、企業、NGO協力推動,雖仍處於植群演替前期階段,但構想與做法紮實,值得肯定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