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景觀設計與災難共存|2023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亞太年會

文|葉小慧(道地新傳媒總編輯)

 

2023 年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亞太年會(IFLA-APR)將於 11 月 16 日至 18 日在日本東京世田谷區二子玉川正式登場。主辦這次大會的日本景觀建築師聯盟(JLAU)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以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主軸,確保為下一代留下健康的自然環境,今年大會以「與災難共存(Living with Disasters)」為主題,討論利用自然環境設計的綠色基礎設施、尋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繼承植根於當地自然環境的文化和歷史遺產等三個目標。2023 IFLA Asia-Pa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 Awards(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景觀大賞)獲獎名單也將於 11 月 17 日正式揭曉,台灣共有 17 個作品獲選入圍,獎落誰家值得期待!


日本景觀建築師聯盟說明,本屆年會第一個目標為綠色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意即利用自然環境創造社會共同資本。景觀設計師不僅運用能力處理災難時的安全問題,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綠色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自然解決方案來逆轉和預防災害,可說是永續發展的代表標誌。綠色景觀設施也與符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的投資密切相關。此外,在處理有關問題時,綠色基礎設施從集水區開始,並在森林、農田和城市地區之間建立牢固的聯繫。因此,景觀設計師除了致力於社會上建設綠色基礎設施,也討論評估方法來驗證結果。

台中市綠空廊道-鐵路高架化計畫,加強建設自行車道及漂亮花園,成為台中市民休閒散步好所在。(攝影/陳子婷)


第二個目標是幸福安康(Well-being),意即尋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生活方式。隨著城市化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人們正面臨著孤獨、焦慮和無聊的「三大苦難」:然而,自然環境有能力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繫,療癒他們,並引起他人的注意。景觀設計師能夠賦予公園和廣場新的生命,通過將它們變成令人愉快的空間,為社區的人們提供聯繫的機會,因此希望提高當地自然資產的價值,並討論如何將其用作保護環境和提高生活品質的社會資源。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將台灣大學校區打開,重現歷史水圳意象,用水環境與綠意療癒居民身心。(攝影/陳子婷)


第三個目標是景觀文化(Landscape Culture),繼承植根於當地自然環境的文化和歷史遺產。景觀設計師非常重視當地的歷史和文化,以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為根本。同時結合當地社區維護的保安林與日本花園等空間概念,將其帶入設計中,來支持獨特的當地手工藝品製作和內容創作。換句話說,景觀設計師與當地進行對話,目的在形成一種永續的社會模式,且在這種模式下,讓在地文化與其經濟和工業的發展共存。

位於桃園市區的大有梯田生態公園,讓城市中的歷史地景重生並賦予新的功能與意義。(攝影/劉人傑)


除了主題論壇的分享,為期 3 天的大會活動還有學生設計營以及 17 日舉行的 2023 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景觀大賞頒獎典禮,18 日則安排 5 場技術參訪,包括二子玉川區的景觀文化之旅、日本橋與丸之內區的東京市中心傳統與創新之旅、澀谷與青山地區的森林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之旅、池袋地區的環四公園步行城市之旅以及東京郊區的真郊區幸福之旅。此外,大會後的 19~20 日也安排三條參訪旅程,包括北海道、九州的二日遊,以及京都宇治的一日遊。

2023 IFLA-APR 於11月15日舉行亞太年會代表大會,IFLA亞太地區台灣代表朱世人在大會上介紹「道地新傳媒」。(攝影/鄧浩)

延伸閱讀

燈光美、氣氛佳:私有化中的東京開放空間?


關鍵字:IFLA、SDGs、環境設計、氣候變遷、綠色基礎設施、步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