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葉小慧(道地新傳媒總編輯)
基隆地方創生(簡稱地創)能量經年累積,活力發發發!繼今(2024)年 5 月發表 112 年度地創團隊成果,基隆市政府今(2024)年 10 月 26~27 日在基隆火車站南站舉辦 113 年度地創團隊成果活動,以「Keelung Fun Time 地創潮嚮樂」為主題,首度結合西洋萬聖節遊行活動,讓大、小朋友透過踩街體驗的活動方式,引領民眾認識基隆地方人文歷史與港口產業文化。
基隆地創以「創」為核心,踏入基隆的土地
基隆市地方創生品牌形象設計的理念以「創」字為核心,用靴子的造型象徵踏入基隆的土地,融合四種基隆獨特的原味:走讀散策、山海亮點、文化歷史、海港航程,並透過顏色和圖示的區分,未來靈活應用於周邊商品及海報設計。而依此分類徵選出來的 113 年度地創團隊明顯增加至 11 組,包含走讀散策 3 組、山海亮點 4 組以及文化歷史、海港航程各 2 組。
- 走進巷弄,感受每個地方故事溫度的「走讀散策」項目,包含:基隆市仁愛區水錦里的蔚藍體驗工作室(雨都漫步)「神隱惠隆—實境遊戲人流惠隆」;中山區語雨文化工作室由太白社區延伸到仙洞社區的「西岸碼頭聚落文化路徑場所點設立計畫 2.0」;中山區中山里的多卡思文化有限公司「路角蕨概念店實驗計畫」。
- 品味生活,點亮山城與海岸絢麗連結的「山海亮點」項目,包含:位於中正區而範圍跨基隆市七個行政區的的基隆市原住民生活互助協會「伊娜力巴哈市集」;位於信義區跨中正區與仁愛區的邀賀良善有限公司「不塑鬼圈起來」;暖暖區的呈軒庭苑工作室(山水草間)結合暖西里、碇內里「共創綠色暖暖」;暖暖區的山辰香室有限公司結合暖暖里、暖同里「暖香四季行動」。
- 積累智慧,深藏基隆文化底蘊的「文化歷史」項目,包含:仁愛區的委託行街區股份有限公司於代明宮街區「共創基隆-代明宮街區地創實踐」;仁愛區的媽媽樂小吃店(媽媽樂工作室)於水錦里惠隆市場「惠聲繪影-以嘻哈文創活化惠隆傳統市場」。
- 食在港口,聞著基隆海洋風情的「海港航程」項目,包含:仁愛區的魚曰二手書店擾動新店里、文昌里、代明宮廟前廣場「娛港出航-孝二路街區喜劇進駐計畫」;同在仁愛區的城心文化有限公司擾動文昌里、新店里、同風里、明德里和孝三路街區「孝三街區探索家挑戰賽」。
年輕世代地創活化市中心:實境遊戲、嘻哈、單口喜劇
今年度的基隆地創不約而同加入許多年輕世代流行元素,從蔚藍體驗工作室的惠隆市場實境遊戲、媽媽樂工作室的嘻哈文化到魚曰二手書店的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嘗試吸引更多年輕人對基隆市中心街區歷史與地景的關注,進而產生新的經濟動能與活力,令人回想起早期因為美軍到來而興起的基隆酒吧、委託行與牛仔街。
今年成果展結合西方萬聖節元素,在孝三路進行遊行活動,同樣帶有以流行元素帶動地方經濟的用意。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處長林鼎超說明:「目的不是崇洋媚外說萬聖節有多好,而是當大家從基隆火車站走到基隆廟口夜市或仁愛市場時都會經過孝三路,今年再加一點不一樣的元素和氛圍,或許可以在這個時間點刺激一下當地商圈、景氣,還有帶來不一樣的觀光人潮。」
美食報導曾經這麼介紹:「在遊客來說,基隆就是廟口。而對老基隆人來說,孝三這條路,才是美食的江湖。」從基隆火車站出來直面孝四路,再往前很快能看到孝三路。鄰近港邊與火車站的孝三路,因為交錯著委託行與報關行,曾經有著基隆昔日燈紅酒綠的繁盛碼頭風華,巷弄間多的是小吃美食。
從孝三路到代明宮再到孝二路的市中心一端,在今年成為多個地創團隊著墨的核心地帶,委託行街區股份有限公司、魚曰二手書店及城心文化有限公司分別以「基隆之門-清代官道產業生活路徑」走讀活動、喜劇表演工作坊及孝三路街區探索作為計畫主軸,用多元形式帶領民眾一起穿梭在巷弄之間,探索代明宮街區的獨特韻味。
市中心的另一端,傍著基隆廟口、田寮河的惠隆市場,是在 1960 年代填平基隆田寮河船澳興建而成,曾是基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媽媽樂工作室及蔚藍體驗工作室的計畫實踐場域,運用嘻哈文化、市場體驗工作坊及實境遊戲方式,讓民眾能夠重新認識這座富有故事及人情味的傳統市場。
以媽媽樂工作室為例,前身為基隆市嘻哈文化推廣協會,依循美國嘻哈文化的精神,著重在地青年培力、藝術創作及社區關懷,經常在基隆市辦理青年活動如市集、策展、音樂派對、教育實驗劇場或是街舞賽事。今年計畫則分別透過藝術共創體驗工作坊與市場產業體驗工作坊,既累積短影片作品發布在社群平台創造流量,吸引更多市民關注市場的活化行動,也讓在地攤商響應活化行動,服務到更多新顧客。
走讀中山區山海連線:從西岸三里文資到社區蕨類
基隆港西岸的中山區,範圍從基隆港西岸沿岸直到西定河谷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北低,為環繞起伏的低丘,除了從基隆港區可見山上顯眼的基隆地標,也以基隆西岸大縱走五連峰(包括曾子寮山、飛鳳山、大德山、摩天嶺、九華山、龍鳳山)聞名健行界。
基隆地狹人稠,生活空間從碼頭往山地發展,進而形成山城社區,因此以山海港城為特色,而中山區幾乎是山海港城基隆市的縮小版。基隆地創團隊充分利用此區的特色,配合結合閱讀與戶外學習的「走讀」活動,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與社區或大自然連結。
以「雞籠卡米諾」為品牌,由基隆在地青年組成、持續在港區西岸努力的文化解說團隊:語雨文化工作室,今年度延續上一期「西岸碼頭聚落文化路徑-場所點設立計畫」,在既有基礎上擴展場所點建設,設立太白莊第二場所點-碼頭報飯館,補充社區民眾早期生活故事,以情感的描繪讓遊客更容易產生共鳴。
上一期完成基隆港西岸三里模型,工作室今年度製作「西岸三里文資教育手冊」,從內容著手向仙洞社區進行連結,透過導覽培訓從太白莊接續擴充以仙洞和高遠新村的發展為主,將導覽路線串聯;並與基隆在地國高中學校合作,辦理 5 次西岸三里文資學生導覽活動,達到文化教育與推廣的目的。
而以文化藝術行政工作為背景的多卡思文化有限公司,與「太平山城藝棧」共同建立基地,進駐基隆碼頭西岸罾仔寮社區,並長期耕耘宛如九份山城的太平山城社區近 3 年。今年以「路角蕨概念店實驗計畫」,推動「蕨類」為地方符號的文化經濟,同時發展蕨類愛好者的網路節點,帶動另類商機與地方行銷。
在這個計畫當中,除了蕨類植物和手創工作坊、主題商品開發和蕨類主題藝術創作,透過蕨類專家黃曜謀博士與前臺北植物園志工團團長傅玲老師以社區蕨類植物為主題的走讀活動「蕨美探索」,了解到自己社區中的奇妙蕨類宇宙。
暖暖觀光的南北延伸:古道聯合遊程與氣味探索
在基隆南邊的山城地區暖暖,呈軒庭苑工作室與山辰香室有限公司今年度均以位於淡蘭古道中段的特色為發想主軸。
呈軒庭苑工作室「共創綠色暖暖」打造淡蘭古道聯合遊程,將路線從暖暖向南延伸至新北市的新平溪煤礦與菁桐社區,透過跨區域的連結,讓暖暖成為休憩中繼站,並引領遊客與社區居民互動,成為旅途中的一部分。同時結合周邊店家與社區培力後的綠色餐飲,讓遊客共同思索旅程與享用餐點過程的綠色環保,打造暖暖的低碳循環經濟。
山辰香室有限公司「暖香四季行動」則透過「氣味探索:淡蘭故事」系列活動,重新發現暖暖後向西北延伸,連結新北市金山老街與淡蘭古道中段的文化價值,透過氣味地圖製作、情感氣味體驗和互動工作坊等活動,讓參與者收集更多外地人的想像,並把這些創意融入在地產品中,包含本次的中元節傳說主題商品:迷霧/山娘,分別描述大量山林地的魔神仔與專屬暖暖的山神媽祖。
串聯共構基隆好環境:環境友善與自然永續
邀賀良善有限公司與基隆市原住民族生活互助協會則是在基隆市跨區域推動綠色飲食與落實永續生活為主軸。
邀賀良善以「不塑鬼圈起來」計畫,讓人們透過學習運用自然材料容器,巧妙實現減塑目標,並透過在地業者或居民擔任美食帶路人,引領探索美食並交流使用容器的偏好,從而使大家開始關注身處的環境狀況,並提升對地方的認識及友善環境的認同。
基隆市原住民族生活互助協會透過辦理「伊娜力巴哈市集」,以多元共融、共好精神,運用貨車串聯多個社區及其相關的小農販售點,提供原民生產者展售平台,讓更多人接觸到獨特的農產品和文化,並建立產品文化履歷,搭配野菜學堂,更帶領大家戶外走讀,認識都市部落與阿美族野菜文化地景,了解自然永續的智慧。
自我發掘在地故事,帶動地方產業生命力
基隆市政府透過公私協力合作的方式,持續推動基隆地方創生產業,也搭建起團隊之間的橋樑,讓創生事業得以持續擴展。今年在辦理地創相關活動,讓民眾更了解地創的意涵及目的外,更帶領基隆地創團隊到雲林,向海豐島恰恰恰、芳斯華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水林顏厝寮聚落、金湖商圈觀光發展協會等在地團隊取經。
林鼎超補充,基隆地方創生的推動,從社區串聯、歷史文化、生態環境到文化轉譯與產業轉型,都可以看見與社區或社群深化連結的地方,也期待透過耕耘努力,能讓更多在地民眾參與共營,帶動地方產業生命力,也為基隆注入深度觀光活力。
基隆市議會公關室主任簡寶秀表示,每個城市的有自己的 DNA,發展出來的地方創生也就不一樣,「相信每個市民的小力量,自己發掘自己在地的基隆故事,對基隆來講才是最持久也最有效的。」
基隆市地創團隊的孵育基地至今共接觸 44 個團隊,分別為 10 個主題,包含:永續環保、飲食文化、手工藝體驗、走讀散策、文化歷史、產業經營、藝術創作、自然生態、咖啡文化、人文閱讀。更重要的是,許多團隊仍在基隆地創持續運作,同時彼此相互聯繫,形成社區與社區之間的緊密關係,共同為基隆的地方發展而努力。
延伸閱讀
關鍵字:在地創生、基隆地創、共創設計、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