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向吟、劉柏宏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
前言
面臨極端氣候,暴雨及乾旱現象輪番而至,都市中對於雨水的處理觀念逐漸改變,藉由保水設計放緩地表逕流、延長雨水下滲及排除的時間,以能減緩下水道、河流堤防的負荷。從一個區域性保水環境思考,進行長期推動及保水滯洪功能的工作,透過整體計畫,運用公園設計及保水概念,結合地景排水系統的轉化,期待創造一個全新的公園願景,讓都市與自然找到新的平衡點。
公園風景需回應當代都市情境,以支持新的都市願景與市民日常生活,我們須面對極端氣候環境,並摸索出如何讓公園不再只是扮演靜態如畫的風景,而是有處理都市保水、滯洪、兼具機能及休憩等真實處理都市環境議題的能力。
不同於既有公園受限於生長良好的喬木、高程等因素,新建公園有更大的能量及彈性來解決都市的議題,本文以台北市內湖區大港墘公園為例,說明我們嘗試藉由設計手法解決環境議題。
大港墘公園區位重要性
內湖科技園區是台灣通訊產業的重鎮,目前已有 4,600 家科技公司群聚進駐,是台灣當前年產值最高的園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園區已經飽和,需進一步轉型,而園區公共機能也有所不足,因此,台北市政府推出「內科 2.0 計畫」來改善內湖科技園區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大港墘公園新建為計畫啟動的第一步。為提升園區生活機能和環境品質,在台北花卉市場遷移後,將原址改建為 2.5 公頃的「大港墘公園」,規劃各年齡層都能享受舒適生活的都會公園,提供內湖地區一座新的都市綠洲。
大港墘公園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港墘地區,其地理位置北鄰金面山系,南接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唯一一個彎渠,鄰近河道,為此區山河間面積最大一塊綠地,扮演著串連山系與水系間的重要角色。(圖1)大港墘公園在設計階段最大的課題,便是昔日的臺北花卉市場搬遷後,留下建築拆除後大片的不透水混凝土及瀝青鋪面(圖2)。我們為了建置公園綠地,不同於既有公園受限於生長良好的喬木、高程等因素,新建公園有更大的能量及彈性來解決都市的議題,本文以臺北市內湖區大港墘公園為例,說明我們嘗試藉由設計手法解決環境議題。這些面層若打碎拆除後運棄,勢必造成外溢的環境成本,其中包括運輸的成本、運輸過程的環境汙染,以及廢棄物本身對其他環境造成的掩埋負擔。
就地取材,廢料不落外人田
面對這個棘手的課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在基地內就地處理廢料,解構後作為再生資源:將打除的混凝土面層加以破碎,重新整理,分類成不同尺寸的碎石,並於工區暫置區分區堆放,分別埋設於地表下作為滲透式蓄水囊的保水粒料,或埋設於土丘內作為基地地形填方,或填充於座椅基座,成為設施的一部分,以降低建置及外部環境的成本。
同時也因應基地廢料的再利用不外運,進行整體填方整地作業,創造了公園豐富的地形變化,每個面向坡度皆不同,從最高區域至最低點,產生約3 公尺的高差,而園區動線系統仍為順暢的緩和坡度,行進其間能感受到不同的視覺高度變化,能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景緻。(圖3至圖5)
與洪水為友,都市中的蓄水囊
我們藉豐富的地形變化來成就公園完整的排水保水系統。逕流水從地表下的透水管、草溝匯集至滲透式陰井,部分下滲作為土壤之保水,部分繼續流向公園最大面積的滲透式蓄水囊,即為公園的主體-觀山大草原,此為地表高程的最低點,我們期望此處能成為公園最大的吸水海綿,來涵養土地,並作為初步水質淨化過濾的基地。水從滲透式蓄水囊滿溢之後,便經由管路流至公園西南側透水廣場下方的密封式蓄水囊貯留,此即為大港墘公園的雨撲滿,再由此儲存的水作為植栽澆灌用水,若遇防災需求時,亦可作為臨時緊急用水。而豪大雨來臨之時,密封式蓄水囊的水便溢流至道路下方的雨水下水道系統,不成為周邊環境的負擔。(圖6)
我們在初期的設計概念階段,便與水利技師合作討論相關逕流及保水議題,及其發展的可行性,並因應設計配置的方案調整,委由技師持續檢視並修正方向,在施工期間,因挖掘未知管路,經水利技師確認並提出解決方案,方能順利完工,為跨領域整合的成功案例之一。
我們重新利用了約 2,690 噸的回收粒料,也因而減少運棄產生的 13,500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藉由所建置的完整保水、排水系統,讓公園內蓄水量總共達 2,900 噸,為基地保水指標值的 6 倍。而水資源的再利用,至今已省下 11,000 噸的澆灌用水。我們運用地形變化來整合遊憩、保水及回收粒料的議題,讓公園除了具休憩、地景景觀的機能,同時具有處理都市真實環境議題的能力。(圖7、圖8)
大港墘公園以「照顧人也照顧環境」為理念,以通用、生態、永續教育、在地連結等四個面向,期待成為各年齡層都能享受舒適生活的都市公園,同時兼具生態、防洪及遊憩等功能的「都市新綠洲」。在環境面向上,處理基地本身廢料及都市雨水逕流問題;在區位上,提供都市生態跳島功能;在空間上,提供水泥叢林裡一個呼吸的休憩空間,創造出屬於每個人的休憩角落,也期望透過公園內的多元串連,充分發揮都市綠網的機能,營造出讓人感受寧靜的空間氛圍。(圖9)
【原刊於《Landscape景觀》2020-II】
延伸閱讀
關鍵字:水環境、保水滯洪、氣候變遷、都市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