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燦

園藝作家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術組組長退休


首先本文先為原生植物(Native species)作一簡單地解釋,在生物地理學的概念中,如果某個在地植物在該地區的存在,僅是歷史上於當地自然進化的結果,那麼該在地物種就是該地區或生態系統的原生植物。


原生植物園藝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高

原生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風土氣候並與其他生物形成生態系統,提供很多野生動物之棲地,也和人類的文化保有連結。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種植原生植物,理由便基於原生植物在生態系中與各物種較易共存共榮,也可以成為當地野生動物食物及棲所之來源,在生物多樣性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栽培上也較適應氣候環境,亦有較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

台灣原生種植物約 4,500 種,其中不乏具有較高觀賞性,例如近年農政單位積極開發研究的根節蘭、苞舌蘭、葦草蘭等蘭科植物生長強健,可以直接種植於地上作為地被植物使用,與其他外來觀賞植物相比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人們文化與生活的連結,也是原生植物可以發揮應用的地方。以台北市內湖區白石湖社區為例,當地以草莓為特色農產品,但是在夏季草莓休眠期時,社區急需另一項特色產品以維繫觀光與農業生產,社區居民選擇曾原生於當地的桃金孃,並在社區內、道路邊廣泛種植,春夏之際粉紅色的花朵嬌豔美麗,夏季紫色的果實採收後製作果醬、果汁等食品,成功打造夏季的觀光特色。花、果、葉等部位可供野生動物食用的物種,對營造都市環境生態環境具有極大的「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價值。例如春天開花的石斑木類植物,春季開花能吸引蜜蜂與蝴蝶吸食花蜜,夏、秋季結果能提供鳥類食餌,引來的鳥類能捕食毛蟲等害蟲,如此變成達到區域內生態平衡穩定。

桃金孃花朵(A)與桃金孃果實(B);田代氏石斑木花與蜜蜂(C)與厚葉石斑木果實(D)。(圖片來源:陳坤燦)

簡而言之,原生植物園藝化的優點如下:

  • 生物多樣性;
  • 生態系統服務;
  • 環境適應性;
  • 產品新穎性;
  • 對鄉土的認同。


原景再現-台北象山公園原生植物花園

基於上述理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 2020 年開始便積極推動原生植物推廣應用,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自楊平世教授擔任董事長起,就呼應政策,2021 年自行辦理在台北市信義區象山公園內,向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認養一塊區域,進行原生植物示範應用栽培。


志工齊力種植象山原生植物花園。(圖片來源:陳坤燦)

這區域原本認養是作為四季花海植物展示,但因種植單一物種致使病蟲害較嚴重,且多為一年生外來植物,每年得花費經費進行數次更換。且象山公園為外國遊客登象山俯瞰 101 大樓的必經之地,推廣種植台灣原生植物對台灣生態特色展示極具意義,完成後的基地也成為鄰近各級學校的鄉土生態教育的最佳場域。其中種植各種澤蘭、桃金孃、野牡丹、黃荊、海桐、山黃梔、台灣金絲桃、冇骨消、倒卵葉蕘花、葦草蘭、田代氏石斑木、蔓荊、小葉赤楠、椬梧、毛苦參、台灣糯米條、金平氏冬青、毛胡枝子、台灣香檬、呂宋莢蒾、密花白飯樹、馬蘭等台灣原生植物近 60 種,依植株高低、葉片質感、花葉色彩等元素進行配植。並由志工進行種植與定期養護,紀錄觀察這些原生植物在市區公園的適應情形,以作為推廣應用的參考。完成後隔年即獲得林務局 2022 年「原景再現.點亮台灣」景觀設計大賞,榮獲設計施作組「原生點睛獎」榮譽。

象山原生植物花園成為教育場地。(圖片來源:陳坤燦)

原生植物園藝化開發有賴公私合力

原生植物中的灌木與喬木是政府相關單位推廣的主要標的物種,地被、蔓藤、盆花類的物種開發較少,其實其中不啻具有極大開發潛力的物種,不僅園藝、綠化工程可以使用,對一般民眾趣味栽培而言,亦有很大的商品價值。

有幾個台灣原生植物園藝化成功的案例,例如台灣野牡丹藤、倒地蜈蚣、矮筋骨草、田代氏黃芩、金新木薑子等,已成為花市常見的物種,作為園藝商品具有新穎性,與其他觀賞植物相比亦有競爭力。

目前開發中的物種有金絲桃屬 Hypericum、爵床屬 Justicia、鈴木草屬 Suzukia 等物種,苗商進行光照強度、水分乾溼、盆器形式等不同的栽培條件,來觀察植物的不同表現,已獲得一些初步成果,未來推出商品時會為花卉園藝市場注入新活力。

這些新興原生植物園藝化商品的開發有潛力的物種還很多,但苗商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學校、研究單位的共同努力方能有較大的進展。包括民眾喜好與需求的前期調查,開花生理與逆境調控等植物生理基礎研究,生產模式與商品型態應用的栽培生產管理,以及商品名稱訂定與宣傳等推廣應用的工作。

 

原生植物園藝化成功案例

紫苞舌蘭 Spathoglottis plicata

生長強健、花朵美觀、開花期長,已開發作為盆花與地被植物。可以再選拔花瓣寬、花型大的個體,並作為育種材料與外國其他花色品種雜交,產生更多花色的品種。

紫苞舌蘭。(圖片來源:陳坤燦)
葦草蘭 Arundina graminifolia

花朵秀緻,植株高挺,開花期長,作為庭園應用種植為灌叢或綠籬。生產要選育花朵美麗與矮化的植株。主要推廣供應景觀造園使用,可開發盆栽化的商品供應一般消費市場。因為來源紛雜,如果要應用於原生地復育,要注意基因污染問題。

葦草蘭。(圖片來源:陳坤燦)
田代氏黃芩 Scutellaria tashiroi

開花繁盛,花色秀雅,耐候性強,已開發作為吊盆與地被植物。可以再選育深藍與白色花朵,選拔花序密集的個體。

田代氏黃芩。(圖片來源:陳坤燦)
大葉越橘 Vaccinium wrightii

耐候性強,生長強健,開花性良好,做為盆栽開花灌木或庭園種植,也成為盆景材料。已選拔不同花色個體,還可進一步篩選純化。

大葉越橘。(圖片來源:陳坤燦)
金新木薑子 Neolitsea sericea var. aurata

嫩葉密布金色毛,尤其葉背更為醒目。生產庭園木,因花商取名佛光樹,甚受寺廟青睞,花果具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掌握修剪時機,以提升展葉期觀賞價值。

金新木薑子。(圖片來源:陳坤燦)
台灣野牡丹藤 Medinilla formosana

園藝化成功典範,花、果、葉均可賞。耐陰性強,適合都市居家環境,也適合公共空間較陰蔽的地方栽培。

台灣野牡丹藤。(圖片來源:陳坤燦)
金絲桃屬 Hypericum

台灣原生有 12 種及 2 亞種,台灣金絲桃、雙花金絲桃、方莖金絲桃已有生產。園藝盆栽化可持續開發台灣金絲桃,景觀應用要搭配正確的修剪維護。

台灣金絲桃。(圖片來源:陳坤燦)
鈴木草屬 Suzukia

名稱為紀念鈴木重良。台灣有琉球鈴木草 S.luchuensis 、鈴木草 S.shikikunensis 均已嘗試開發作為吊盆植物與地被植物。

鈴木草。(圖片來源:陳坤燦)
白鶴蘭 Calanthe triplicata

開花期長,花朵造型特殊具話題性,選拔唇瓣裂片寬的個體與斑葉的個體。尚待克服花梗長、葉片寬大的問題,使其小型盆栽化。

白鶴蘭。(圖片來源:陳坤燦)



刊出時間:2024 年 2 月 1 日


延伸閱讀

因應未來氣候環境的自然式植栽設計

台灣原生觀賞植物之園藝利用


關鍵字:原生植物、植栽設計、生態系服務、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