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新竹市是一個被水環繞的城市,擁有河川、漁港、海岸、水圳,新竹市府以環市水環境的架構為基礎,發展為二軸一區開放式水環境架構,包含頭前溪河川生態景觀軸、新竹漁港形象景觀區、17 公里海岸生態景觀軸。並以此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戰略。
頭前溪為新竹母親之河,而地處北側邊緣之新竹左岸雖有廣闊高灘地及長達10公里的自行車道,卻因高架橋及堤防之隔絕、長期無序的人為活動空間介入及歷年工程缺乏橫向整合,造成原有自然景觀反被弱化及破壞,生態系統逐漸向河岸側壓縮、凋零。
本計畫在”還地於河”的概念下,以保留並重整高灘地自然生態為主,藉由重新梳理水域及周邊環境以復育河濱生態帶、收斂並改善既有人為活動場域、架構自然與人文緩衝空間及加值現有棲地多樣性,期許打造一條生態保育、休閒休憩及環境優化兼具的微笑新竹左岸。
計畫目標及內容
以保留既有生態基底為本,人為活動為輔的設計原則,逐步達到“創造新生荒野,還地於河”的目標。
- 濱溪生物棲地營造及保育,縫補破碎綠帶、串聯生物廊道並優化河濱生態棲地及自然演替草原。
- 全線自行車道連結及優化,加值沿線植栽並新設服務據點、休憩設施及出入口動線指引設施。
- 現有兩大淨化水質濕地強化生態及教育機能,新設教育場域並加植多層次原生、蜜源喬灌木。
- 現有運動公園更新改善及社區活動場域營造。
- 全線安全監視系統架設及生態情資地圖資訊平台整合 。
- 生態檢核及長期觀察,監測棲地營造保育區效益及植被自然演替成果。
生態工作推動
頭前溪左岸高灘地多年遭非法占用及人為活動,造成生態系統薄弱,缺乏長期生態監測資料,本計畫藉由多面向收集,包含現勘、NGO團體及專家學者訪談、TBN資料收集等,整合頭前溪現有生態情資,擬定生態敏感區域,並套疊生態敏感地圖及檢視人文活動區域,界定河岸生態區、緩衝區及人為活動區,逐步收斂人為活動範圍,營造並復育河濱生物棲地。
區段空間使用定位及保育構想
本計畫因應現況自然棲地因人為活動空間介入遭壓縮、分隔,規劃設計擴張庇護休憩空間、生態斑塊串連、增加棲地食物來源等手法以架構基礎生態環境。後續待全區基礎生態系統穩健後,依生態觀察回饋、專家學者及NGO建議,確定目標生態物種或生態系統,執行更具針對性的棲地營造與加值。
棲地復育及濕地營造
計畫以逐步復原生態環境基礎,透過多孔隙水岸環境營造、食草植物提供食物來源、水生植物加值營造藏匿空間,並保留現有原生林帶,優化棲地豐富度。人工濕地則以現有濕地架構環境教育場域完整路徑串連及多樣化棲地營造以及原生植物復育 。
植栽經營管理構想
- 重點區域入侵種清除-整合生態專業意見,提出實驗式清理方針。
- 界定人與自然活動區邊界-主要人為活動區及自行車道側自然雜林清整。
- 植物保育及復育-配合生態觀察回饋資料設立配套工作。
- 原生及蜜源、食草植物加值-依各分區現有條件
2020 第八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環境規劃設計類
作品名稱:新竹左岸濱水廊道景觀營造計畫
業主:新竹市環境保護局
景觀設計: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地點:新竹市頭前溪左岸
設計內容:秉持還地於河之理念,梳理環境、復育生態並收歛改善既有人為活動場域,打造生態保育、休憩及環境優化之河濱空間。
材料:PC 拉毛鋪面、原生灌木草花、原生喬木、蜜源及食草植物、自然壘石、清碎石鋪面。
造價:約新台幣163,450,000 元
施工時間:109 年4 月~110 年2 月
其他獲獎:2020 全球卓越建設獎 銀獎
評審評語:
以都市整體水環境架構為著眼點來定位頭前溪及其左岸之水環境營造,接著經過一系列兼具務實性、理想性及階段性的規劃營造過程,從環境維護到市民休憩需求,從河川生態多樣到河域生態系統連結,本計畫體現兼具「見樹與見林」的水環境經營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