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走讀中台灣

設計翻轉生活,讓公共空間成為城市最美的日常


設計,不只是外觀的修飾,而是一種讓人「感覺得到」的公共服務升級!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城市美學—公共場域設計共創」計畫,聚焦5,000萬元以下的小型公共工程,每案最高補助450萬元整合規劃費,支持跨域團隊從前期調查到設計思考規劃,提出貼近生活需求的公共設計解方。這不僅是環境翻新,更是一場從「使用者」出發的城市革新。


2025年年11月11日,「城市美學.走讀中台灣」正式啟航。

帶領大家實地走訪四個中台灣代表性案例——從公衛場域到街道廊道,從公園遊憩到城市基礎設施,親身感受設計如何讓公共空間變得更美、更溫暖、也更貼心。


從設計出發,看見公共服務的溫度

 設計進場後,衛生所不再只是診療場所,同時乘載溫度、美感與使用者需求的空間。(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首站來到彰化縣北斗鎮衛生所。團隊以縝密的調研與使用者訪談,盤點一線護理人員與民眾的實際需求,結合「不老生活」概念,重新梳理動線,將原設於長照大樓裡的衛生所,轉化為兼具人本思維與健康意象的照護場域。木質調色系與暖光照明,搭配明確的指標系統,讓民眾一進門就能感受到舒適與安心。結合「不老健身房」政策,這裡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是陪伴長者運動與交流的生活空間。

彰化縣友善人行空間亮點示範計畫-中山國小至彰化縣圖書館路段之階段性成果 (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沿著市區前行,「行走的閱彰」人行廊道以中興莊文創園區至縣立美術館為主軸,串連起城市的文化記憶。設計團隊以「安全、效率、舒適」三大策略,打造全新步行體驗—拓寬人行範圍、整合照明與街道家具,讓行人以雙腳『閱讀』彰化風景。從古蹟、藝文館舍到巷弄老街,每一步都在感受城市的故事。

八卦山天空遊戲場 (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登上八卦山腰,「天空遊戲場」在雲霧間閃耀。以「雲」為意象打造的全齡共融公園,融合自然地景與藝術造型,讓不同年齡層都能共享同一片遊戲天地。以雲形攀架與飄浮繩網構成的「天空遊戲場」,遊具皆通過SGS安全驗證,讓遊戲不僅是城市的風景,也成讓人們安心駐足的生活舞台。這座公園,正是彰化向全國展示的城市驕傲。

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公廁 (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最後一站來到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全新的公共廁所以「有光、有綠意、有微風」為設計理念,徹底翻轉公廁陰暗、封閉的印象。團隊導入模組化配置與智慧管理系統,透過感測技術監控濕度、氣味與使用狀況,讓清潔維護更有效率。白色擴張網立面引入自然光與流動空氣,營造明亮、舒適的如廁體驗,讓「公廁」也成為城市美學中自然的一部份。


這一連串轉變,不只是空間的翻新,更是「設計導入城市治理」的具體實踐—從公衛到交通、從休閒到民生,設計正重新定義公共空間的可能。


設計力滲入城市,讓公共美學成為日常

「城市美學」計畫的推動,正是台灣公共工程的一場溫柔革命。

過去,小型公共工程受限於設計費比例偏低,難以投入足夠資源進行前期研究與創意規劃。如今,透過城市美學平台,政府機關、設計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共同合作,從需求釐清、利害關係人參與到共創設計,讓公共空間真正回到「以人為本」的初衷。

設計,不只是形塑空間的工具,更是一種對公共價值與未來生活的提案——讓我們日常所處的環境,從過去僅強調「功能」的工程場域,轉化為可感受、可對話、能共創的生活場景。


持續前進的美學行動

截至目前,「城市美學」計畫已走進全臺16個縣市,推動34件公共空間改造案,逐步形成以設計為核心的公共創新網絡。未來也將持續擴展,讓更多生活場景透過設計找到屬於自己的城市語彙。


115年「公共場域設計共創」徵選現正開跑,截止日期至12月19日止。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誠摯邀請各級機關踴躍提案,

以設計翻轉生活,讓公共空間有感進化,共同打造更友善、宜居、具魅力的城市。

👉 詳見:https://www.tdri.org.tw/zh-TW/news/609



城市的風景,正在悄悄改變。

當人們在北斗衛生所感受到照護的溫度、

在「行走的閱彰」看到城市的包容與友善、

在八卦山的天空遊戲場聽見全齡的笑聲、

在文心森林公園的微風中找到片刻靜謐——


設計,已經成為這片土地最日常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