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灣光環境獎公布決選8強名單 12/26 揭曉得主!

「台灣光環境獎」旨在鼓勵設計師們透過燈光手法的運用,展現對自然環境、古蹟歷史建築、都市空間等不同尺度的思考與創新表達之獎項。今年邁入第八屆之「台灣光環境獎」於11月6日公布決選入圍名單,包括「新北市深坑石碇平 溪微笑山線」、 「臺灣文學糧倉」、 「臺灣大學人文館」 、「南港立體連通平台」、「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南市立圖書館」、 「路思義教堂」 、「BRUN TIANMU」共8件作品進入決選,類型涵蓋都市設施與空間、文教場館、都市近郊步道以及修復再利用的藝文館所,共同角逐今年的台灣光環境獎,將於12月26 日揭曉得獎名單!

 

都市近郊步道

鄰近平溪火車站的「新北市深坑石碇平溪微笑山線」,是條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人文歷史的淺山步道。其規劃理念在於以減法設計與燈光串聯周邊環境,而燈光泛指既有平溪天燈的文化之光、星空的自然之光與平溪居民記憶中螢火蟲場景的回憶之光。因此步道燈光沿路裝設約40公分高的矮燈向下照射,光源選擇3000k以下的橘紅色色溫,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同時重現平溪居民記憶中的場景,讓螢光、天燈光與星光相互輝映。

 

新北市深坑石碇平溪微笑山線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修復再利用的藝文館所

今年入圍之歷史建物修復作品包含「路思義教堂」、「臺灣文學糧倉」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共三件。「路思義教堂」 落成於 1963 年,是台灣現代建築經典之作。設計團隊將此案分為室內,外牆與十字架三部分,室內因教堂為古蹟而位置受限,團隊引入現代化燈具與光環境整合,讓教堂內頂「一線天」之特色在夜晚也可見。外牆則精準運用暖調微光之窄角透光燈,細膩勾勒結構輪廓與襯托曲面稜線。十字架則以線型作法,強調其詩意與神聖的存在。整體設計使路思義教堂在白晝與夜間,展現其莊嚴優美之場所精神。

路思義教堂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於1950年代完工的「臺灣文學糧倉」,原為儲糧之磚造建築。設計團隊希望透過燈光讓建築自己說故事,因此在保留既有結構與材料前提下,透過細膩的設計,燈光設置順著既有木桁架與大片落地窗,並打開封閉的圍牆,引入自然光與綠意,使光影在沉靜溫潤的氛圍中流動;室內照明則保留彈性,配置模組化照明系統,以提供靈活使用的可能性。新舊融合的「臺灣文學糧倉」,藉著克制的空間與燈光設計,搖身成為過去與當代交會的文化場域。

臺灣文學糧倉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歷時多年整修完成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位於南海路文教區交通要道上,紅牆綠瓦見證戰後臺灣的文化脈動。整體燈光設計以柔和風格配置,以3000K暖黃光強調紅牆建築體,搭配層次之隱匿投光與精準配光,襯托飛檐、斗拱與琉璃瓦等屋頂建築特色,展現修復後傳統構件的迷人風采:屋脊細光勾邊;新設玻璃迴廊與輕鋼坡道,則以微冷光勾勒通透輪廓,與厚重宮牆形成對比,幕牆後的朱紅牆體若隱若現,凸顯新舊並陳的視覺敘事。透過交織的光影,讓館舍如植物園畔一盞含蓄燈籠,靜謐、和煦卻不炫目。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文教場館

文教場館類包含「臺灣大學人文館」 、「臺南市立圖書館」共二件作品。耗時 17 年完工的「臺灣大學人文館」,建築設計形式呼應農陳館,大階梯、廣場、地下天井、垂直樓梯、空橋與廊道等建築語彙,構築出水平與垂直交織的立體空間,因此夜間照明成為引導空間體驗的關鍵;對外,藉由燈光氛圍融入校園的古蹟群;對內,則利用光線串聯樓梯、空橋與廊道,營造溫潤宜人的光環境,引導使用者感受人文館特有的空間溫度。透過光影的流動,延續建築的語彙。並在空間中創造出可供駐足、沉思的角落,讓光成為連結人與空間的詩意橋梁。

臺灣大學人文館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建築外觀以逐層退縮、圓柱竹林及屋頂層臺南窗花造型為亮點,以現代手法轉化歷史與文化元素,賦予建築獨特的藝術性,在光線的照射下如同充滿韻律波動般,創造出建築的生命力。頂層垂直鋁格柵可遮陽與過濾光線,提升室內舒適度並減少人工照明需求;室內則透過空間設計與材質選用,營造溫暖且具有穿透感的氛圍,結合線性格柵天花與照明配置,提供友善具識別度的閱讀環境。透過室內外 LED 光源照明系統,創造出一個既流動且啟發感知的文化生活場域。

臺南市立圖書館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都市設施與空間

「南港立體連通平台」和「BRUN TIANMU」二件入圍作品,則透過燈光回應都市生活紋理。「南港立體連通平台」為南港車站串聯周邊捷運站、商業區、公園及建築的立體人行系統。照明設計以行人視角與行走友善體驗為優先,於橋體內部、階梯與平台設置嵌入式或隱藏式燈具,避免行人碰觸或視覺干擾;欄杆與邊緣則以間接打光為主,提供柔和光源並有效控制眩光與光害。透過燈光營造出富有特色的夜間視覺焦點,打造一個安全無壓迫感的通行環境。

南港立體連通平台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BRUN TIANMU」座落於天母商圈,空間設計以「LET'S BRUN TOGETHER」 為主軸,打造出具悠緩、趣味靈活的空間氣息。燈光設計上導入西班牙燈具品牌 Marset多款同系列吊燈、壁燈、吸頂燈取代嵌燈作為主光源,選用 3000K 暖黃光,傳遞溫暖與親切感受。輕透柔軟的玻璃與布幔燈罩讓光線渲染冷冽材質,賦予各區不同情境與氣質;餐桌上桌燈使菜餚鮮明立體,避免拍照時形成陰影;戶外區融合街道語彙設計專屬金屬景觀燈,創造夜晚鬆弛氛圍。各式燈 具與設計脈絡相輔相成,為空間增添詩意與層次。

BRUN TIANMU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

從山林步道到城市空間,從歷史古蹟到現代場館,設計師以光詮釋空間與場所精神,讓空間說故事。這些作品以細膩的光影語彙,回應在地文化與生態脈動,形塑出屬於台灣的光之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