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你知道的,我不相信 GIS。」(註: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 隨著一聲清脆的否決,台下的老師簡潔有力的傳達了他的立場。那是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一個評圖場合。如此直白的表達方式,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儘管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不過是傳統的景觀設計教學法在面臨大數據、資訊化演進的過程之中,所產生的預期性質疑之一。沒什麼新意,但總會有人表示一下。

這些質疑多半不是針對技術上的,而是來自於某些經驗豐富的評圖老手。他們熟悉使用者行為,注重場所、現象與身體感知之間的關聯,對基地的情境觀察入微。更重要的是,每一屆看下來,他們對學生的話術早已了然於胸,當然也知道如何應對。他們當然不否定 GIS 數據本身,然而多年經驗告訴自己,主導評圖場合話語權的,終究是自我的價值判斷這一邊。不意外的,話題最終也會回到所謂「客觀的資料數據分析,究竟能有多少程度代表真實人類世界」之類的。

十多年前在美國研究所的一個評圖場合(圖片來源:鄭台祥)

說起來,這可能也是對 GIS 稍有涉獵的設計專業者(不限於景觀)都曾經面臨的困惑。在客觀中立的公共數據,與主觀游移的個人解讀之間;在分類、整合、排序的過程中; 在研究目標與結果的設定操控上……當中必然充滿了各式各樣心有所屬的人為意圖,夾雜了種種未必相容、甚至自相矛盾的選項。尤其景觀設計作為一門連結科學與藝術的跨學科專業,每個人的學習歷程經常驚人地相似。因此,同樣的景況,很可能也發生在伊恩.麥克哈格(Ian L. McHarg)那一代人的身上。

自從麥克哈格提出生態學作為一種方法論,濃縮了自然的精華,他的疊圖手法(也就是 GIS 的前身)被許多追隨者奉為圭臬,成為一種真理般的信仰。然而,如同所有的信仰都必然伴隨著反對與質疑的撻伐聲浪,麥克哈格也始終不乏批評者。關於這點,蘇珊.哈林頓(Susan Herrington)在〈伊恩.麥克哈格科學的本質〉一文中,提出了犀利透徹的觀點。她指出,麥克哈格一方面強調人類只是自然生態網的一個小點,但在操作方法上,卻將人類放回生態網路的中心;再者,麥克哈格雖再三強調「自然力」作為一種動態的過程,卻將此一過程硬塞進了靜態的疊圖條條框框裡頭;此外,他一方面宣稱人類以自我本位的態度主宰了自然界萬事萬物,然而另一方面,卻同樣將自身言論視為無庸置疑的絕對真理,以舊瓶裝新酒的手法、宗教佈道式的熱忱激昂,來重新包裝一個不算新穎的想法……以上種種,都點出了麥克哈格的哲學,其實也充滿著矛盾對立。

麥克哈格提出生態學作為一種方法論,他的疊圖手法被許多追隨者奉為圭臬,成為一種真理般的信仰(圖片來源:翻拍自《Design with Nature》一書內頁)

麥克哈格本人是崇尚科學的,這點沒有太多疑義(可惜的是,他並沒有接受過多少正統的科學訓練)。在哈佛求學的 1950 年代初,政治上瀰漫著冷戰、反共等氛圍,也是以煽動、陰謀論聞名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興風作浪之際。麥卡錫主義的反智、反科學傳統,也被麥克哈格痛斥為與「颶風洪水、殺人犯罪」同樣等級的國家暴力。另一方面,二戰後由於現代都會新思維與生活方式的興起,導致美國以基本教義為主流的農業社會裡,出現各種對現代性質疑的聲浪。對許多民眾與來說,被迫短時間內要跟上時代腳步,以適應這個多變不確定的世界,只好將「科學」視為信仰,一盞明燈,一位總指揮。於是,如同歷史共業般的典範轉移,麥克哈格的所謂科學觀,很可能也僅是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與個人信念建構的產物。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反智、反科學傳統,也被麥克哈格痛斥為與「颶風洪水、殺人犯罪」同樣等級的國家暴力(圖片來源:Wiki)

哈林頓對麥克哈格科學觀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她對於其「生態學方法」的批判,包括了疊圖原理、目標操控、資料謬誤等認知與技術上的限制;二是她對於其「庭園史觀」的批判,尤其是麥克哈格口中充滿「生態優越性」的 18 世紀英式風景園林。對於不太熟悉的讀者來說,本文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來理解麥克哈格的論述核心,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

麥克哈格在《道法自然》一書中頌揚大自然萬物的本質型態。他從生物結構之中感受到造物主的神奇,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太初有道、道成肉身……這種「讓自然做設計」的理念,長期以來主導了他的生涯實踐。某些方面,它令人聯想到今天以仿生型態(biomimicry)為導向的參數化設計。只要在函數模型的這一端輸入數值,另一端就會自動生成複雜萬分的成果。

麥克哈格派的觀點認為,任何實質形式上的設計,在展開之前,都必須經過「生態學」這一關的檢驗,套用地景設計理論家 Marc Treib 的話,「只要過程正確了,那麼最終產出的造型本身也必然是好的」。彷彿只要方法足夠客觀,適宜的地景美學便會水到渠成。換句話說,一切講求客觀、公開、透明,讓數據說話。設計者個人的美感表現、藝術天分,則退居其次。

既然自然這麼偉大,充滿奧義,讓祂來做設計,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麥克哈格在《道法自然》一書中頌揚大自然萬物的本質型態。他從生物結構之中感受到造物主的神奇,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圖片來源:網路)

哈林頓指出,這當中其實隱含了某種「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的思維,連帶涉及了演化論、社會達爾文式的主張。說起來,演化論在 20 世紀中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美國,同樣是個大受歡迎的概念。麥克哈格拱出達爾文,來為自己的理論尋求依據,核心概念正是「適者生存」。應用在他的生態方法,正好體現何謂「道法自然」的真諦:正確的科學資料,有助於決策者釐清,哪些選項在「本質上」是最適合這片土地的。只要遵循客觀的程序步驟、數值輸入、輸出、合成……它保證了任何操作者都能達成相同的結果。如此一來,排除了先天上不適宜的物件,正如演化論所主張的,自然會進行淘汰機制,汰換它所認定不適宜的物種,存留下的當然就是唯一正解。換句話說,哪裡該造橋鋪路,哪裡該保留植樹,其實都是依據大自然的演化適應等法則所決定好的。

另一方面,哈林頓也指出,麥克哈格的庭園史觀,多少也令人感到過時。麥克哈格認定英式庭園是「設計結合自然」的,僅僅是因為它在形制上順應了場地的生態機能,如此而已。而在外觀上,它雖然符合了當今人們對於「自然」的印象,然而僅僅是這樣,就認定英國庭園是「自然」的,很明顯是犯上了景觀人再熟悉不過的,視覺風格上的錯誤類比:把多重意義的自然原理,簡化成如畫一般的圖像式美學:蜿蜒線條、不規則湖泊、起伏地形、綠意草坪……相較之下,文藝復興、抽象幾何的宮廷式造型花壇,則被硬生生貼上了「不自然、人工」的標籤。

比方說,在書中被認定是「設計結合自然」的布萊尼姆宮(Blenheim Palace)莊園地景,在 18 世紀後半年經由布朗(Lancelot Brown)的大規模改造之後,今天早已經是徹徹底底的人造樣貌了。無論是拓寬河道、築壩防洪、建造瀑布水牆、整地填土……都是試圖「征服自然」的表現。在看似自然的外表之下,骨子裡則是高度人工計算的後果。當然,庭園史上類似的反證還有不少,當中也包括了英式風景園林在美國本土生根發芽、財大氣粗的小祖宗——紐約中央公園。

哈林頓引用安.史本(Ann Spirn)的話說:「麥克哈格混淆了生態作為科學,以及生態作為美學。」

布萊尼姆宮(Blenheim Palace)莊園地景(圖片來源:Wiki)

從這篇文章裡對麥克哈格振振有詞的批評,我們多少會聯想起當代女性主義思想型模的延續:一種對於舊日父權體系下,單一價值觀、大敘事的拆解、批判與反思。後者無疑是充滿了大局觀的、從大處著眼的(是了,看看詹姆士.科納在《道法自然進行式》的文章標題,正是這三個字:大局觀 Thinking Big)。然而,同樣的標題,若是放在今天,難免會產生「這樣的大局觀,究竟代表了誰的大局觀?」之類的疑惑。

有「大局觀」當然不是一件壞事。這也是古今中外景觀專業界,取得話語權的男性宗師如歐姆斯德、艾略特、俞孔堅、陳躍中(這個陌生的名字,很可能是中國「大景觀」概念的發起者)……等人,都極力保有的視野。然而,比起執著於所謂「大局觀」及其周邊商品,足夠敏銳的讀者,或許更能意識到不同時代背景之下,這三個字所代表的真正含意,並從中讀取更細微的語境差異。

如果說,麥克哈格的疊圖方法被認為缺乏人文關懷,那麼不妨想像一下,假如今天立場互換,你該如何讓一個曾歷經槍林彈雨、生死關頭的二戰老兵,更細緻的理解「民眾參與」的內涵?再說,如果麥克哈格「人類生態學」式的自然觀太過於人類中心,那麼在當今「後人類時代」科技與自然交織的生態迴圈裡,如何以跨物種、共同演化的繁盛倫理,來替代人類中心論的單一視角,便成了值得深思的課題。

另一方面,反過來說,既然你身處高位,習慣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顧全大局,那該如何更細緻的辨認出那些位於邊緣底層的弱勢群體,並且照料到他們的真實需求呢?就以前述的谷地計畫(Plan for the Valley)來說,你如何以一己之見,就代表了廣大的農民,認為他們「歡迎開發,也不反對買賣土地來獲取利益呢?」

(閱讀更多:當自然成為信仰 (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一))

大局觀,從來都不簡單。只要稍微運用不當的話,可能就成了歷代王朝掌權者的宏大史觀,抹平了社會底層幽微的人性需求,文學侍從之臣一般、為執政者利益喉舌的「當局觀」。

不過話說回來,我想麥克哈格整體上算是好理解的。至少在傳記裡,沒有出現太多前後矛盾、言行不一的地方。他只是擅長截長補短、借題發揮而已。當自然成為信仰,科學只是手段。麥克哈格的關懷始終是入世的、以務實解決環境問題為基礎的。而他本人終究是一個能言善道,在產、官、學界乃至演藝圈皆能左右逢源取得一席之地的企業形象經營者,而不是關在象牙塔裡,不食人間煙火的蛋頭學者。我們不妨時時惦記這一點。


(繼續閱讀:道法自然的兩種表現(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三))


刊出時間:2024 年 10 月 2 日


關鍵字:IanMcHarg、地理資訊系統、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