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林場的不同面相
羅東林場(現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作為太平山伐木時代的木材集散地,為保護林場內珍貴的台灣檜木等木材,預防偷竊等犯罪情形發生,與外界接觸的每一個出入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歷史上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缺角的產業地景
基地是當時從太平山運材的森林鐵路至林場的入口,同時也往山區運送各種物品和人力的機關車出口。指定歷史建築的碉堡仍然留在這個地方,可見當時太平山木材的珍貴性和此入口的重要性。然而,園區內保存和修復的森林鐵路軌道來到這區之前被切斷,缺少一個讓你感受森林鐵路從這裡一直延伸到太平山的重要地景。
原空間概述:陰暗凌亂的側入口
1. 各種不良景觀和水電設施裸露並混雜在一起,讓人感受凌亂印象
2. 隨時整修和增建的步道,不順暢的動線及高差,且無整體性
3. 夾在兩側高圍牆之間的街道空間,讓遊客感受封閉感
4. 周邊舊宿舍建築陸陸續續活化(展覽、咖啡廳等),急需要整備連接各建築之間的景觀空間
四大目標:更新入口、縫合歷史和空間、塑造示範
- 創造一個清晰的新門面
- 縫合斷裂的歷史脈絡- 碉堡與森林鐵路
- 促進東西向的空間連續性
- 塑造舊住宿區街道的景觀示範區
碉堡為核心的向心空間
將基地原來零散的空間,重新組織成一個易於理解的空間架構。依碉堡為核心重新配置,使空間相連,同時在歷史和空間上具有向心凝聚力。
打開、連接、引導
- 去除障礙物,打開封閉的各空間
- 連接斷開的動線以增加漫步回遊性
- 通過整理設施及修剪植栽,讓視線打通
- 使碉堡作為連接周邊空間的視覺焦點
- 整理舊宿舍區街道景觀,引導遊客散步
羅東都市擴張發展趨勢-:重新盤點園區
文化園區北側臨「竹林一階市地重劃」範圍,南側則被納入「竹林二階市地重劃」範圍。面對周邊遍布發展的新開發計畫,必須重新盤點園區。
在委託本公司執行園區地景細部規劃的同時,集結了各方面專業團隊,針對各區域進行研究,大家朝著相同目標前進,讓園區規劃能更加完整。
逐步展現 百年林場新貌
在107-109年完成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地景營造細部規劃」的藍圖下,108年完成「羅東林場林業生產機具遺跡整修工程(軌道修復)」後,110年「南側入口地景營造工程」,111-112年接續進行本案「北入口地景營造工程」,陸陸續續進行實質工程,在113年逐步展現 百年林場新貌。
2023 第十一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永續績效類
作品名稱: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北入口地景營造工程
主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
景觀設計:台灣高野景觀規劃股份有限公司
參 與 者:陳震光、林國榮、小林直史、龔佩珏
施工單位:日禾營造有限公司
地 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空間性質:文化設施、文化地景、橋梁
材 料:(木料) 柳杉(國產材)、金檀木、馬蹄豆木
(鋼料) 耐候鋼、鐵軌、不鏽鋼
(鋪面) 混凝土沖洗、3+5分洗石子及清碎石鋪面
面 積:2,350 m2
造 價:新台幣1390萬元
設計時間:2020年12月 至2021年11月
施工時間:2022年02月 至2023年04月
評審評語:設計突顯園區北入口木材運送的鐵道軌跡,並考量對側第二行政中心開發,預先整合園區與相鄰街區動線,以打開引導、保存復舊及設施系統化活化園區產業地景記憶與空間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