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rin Helms(國際景觀師聯盟歐洲區地中海工作小組成員)
編譯|鄧浩、陳德如
編輯|葉小慧、陳德如
永續發展目標11:永續城市與社區
讓城市環境往共融、安全、韌性、永續邁進。
目標 11-1 安全且價格可負擔的住宅 目標 11-2 可負擔且永續的交通運輸系統 目標 11-3 共融、永續的都市化 目標 11-4 保護這世界的文化與自然遺產 目標 11-5 消減天災造成的種種負面效應 目標 11-6 減少環境對城市的衝擊 目標 11-7 提供近便、安全、共融的、綠色公共空間 目標 11-A 完善的國家與地區性規劃 目標 11-B 實施促進共融、增強效率、消減災難風險的政策 目標 11-C 支持發展中國家永續建蓋韌性住宅
城市是人類思想、商業活動、文化、科學、生產力、社會發展……以及許多一切的中心。在最好的情況下,城市可以幫助人類在社會與經濟上取得進步。
然而媒體經常提醒我們一件事實,我們當今規劃出來的城市,多數對極端氣候現象毫無準備。
2030 年前,住在城市的人口預計將上升到 50 億,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的城市規劃與管理,以應對都市化帶來的挑戰。
我們顯然無法以對抗的方式來處理氣候變遷問題,但我們能讓我們的城市擁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去面對當前種種環境現象,提昇每個人的居住安全與生活品質。我們有相關知識、有技術、有具豐富經驗的成熟規劃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採取即刻行動。
面臨過量的雨水必須被吸納的需求,我們過往採用的大面積不透水鋪面、道路、建築物等,阻止了水流進入土地,並增加表面涇流量與水流速度,助長了大水的破壞力。同時,低綠化面積比也令雨水難以被土地吸收、過濾、讓地質含水層得到補充。
我們的集水系統效率與規模經常無法應付當前需求,此外,須妥善處理的污水與可再利用的一般排水若未分離,也有礙於正確的過濾處理,再多的雨水也無法轉利用為民生用水,甚至令它們成為交通燃油的路面殘留物與細塵等污染物的集合與濃縮載具,隨著大水將它們帶往海洋、河川、周圍的土地。
這一切都是可以用景觀專業來處理與克服的,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宜居、對種種變遷更具適應力,且安全。
案例: 紐約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
-巴賽隆納第 8 屆國際景觀雙年展 Rosa Barba 獎決選入圍作品
設計師:James Corner
設計意圖:尊重場所本身具有特性,利用既存舊有事物,從中「種」出新的事物。不是用精心設計的干預措施去做過度設計,而是強化原本的環境脈絡,將它設計成這座城市裡的一段沈浸式體驗、情景步道、超現實旅程。
這座空中鐵道公園與紐約城的關係,正是它之所以顯得獨特、力量強大之處。它貫穿了這座城裡不同的城市景觀、各種建築類型組合以及它們與這座高架鐵道空間交會的方式,它同時也通向河流、社區、地標性的古蹟,是一段真正的紐約體驗。
高線公園是一座開創性的城市公園,它將 1.5 英哩的基礎設施轉為公園綠地,成為城市環境「綠化」的新模式。
它被歸為創新與永續的典範,這座公園減少了熱島效應、創造了 300 多種植物物種的棲地,綠屋頂科技與開縫舖面具保水、排水、通風效果,同時降低灌溉需求。工程使用再生材料,包括回收的木頭、鋼材、用於預製水泥的材料、節能的 LED 照明。
高線公園已成為當地重要地標、強大的投資催化劑、受喜愛的地點,是曼哈頓西區復興的重要因子。2005 年城市重新分區與這座公園計畫的成功,令鄰近區塊成為 2006 年以來最高速成長、最富活力的社區。公園周圍的建築許可成長了一倍,吸引了至少有 29 項大型開發計畫進駐、200 多萬美元的私人資金投入。每年有數百萬人到訪,至 2012 年已累積有 4,45 萬 4,217人次,成為紐約第二大觀光景點,僅次於大都會博物館,其參觀人數超過自由女神與現代藝術博物館。
【編譯自《景觀專業SDGs實踐指南》p.56-59】
關鍵字:SDGs、永續城市、韌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