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城市水記憶新生南路三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

104 年 7 月臺北市政府召開「大安森林公園新設滯洪池串連新生南路三段自行車道呈現瑠公圳並連接臺大醉月湖可行性及效益」會議。討論新生南路自行車道旁新設藍帶水圳,串連大安森林公園新設滯洪池及臺灣大學醉月湖之可行性及效益。期待在臺北市內建置長達約 2 公里的都市藍帶,喚起大眾對於過往臺北市水圳意象外,透過都市藍帶來達到都市保水、降低熱島效應之外,串接「大灣生態草圳」,以往昔農作水路為意象基礎,營造新型態的都會生態親水廊道。自2017 年啟動「新生南路3 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工程」,藉以喚醒市民對過去圳路良田的回憶,以「防災蓄洪永續」為概念,不僅關注生態復育,並形塑人、空間、 生活的新關係,並營造以水圳為主軸的都會親水環境,面對極端氣候威脅,營造海綿城市,讓臺北市成為人與自然能和諧共生的宜居城市。


生態城市都市綠網-創造自然共生生機綠地

以生態綠廊連結生態城市都市綠網,創造民眾於都市中接觸綠自然空間的機會,成就大臺北健康綠網的體系,形塑人與環境共生空間。

水圳系統再生與活化-都市藍帶串接降低熱島

運用空間營造、藝術手法,形塑水圳意象展現基地特色、魅力與自明性。

並透過藍帶串接降低都市熱島效應,達到人、景觀與環境的共生關係。

創造城市門戶及節點-水文地景展現地方紋理

藉地景設計與生態都市設計手法融入綠化與水景,形塑亮點與門戶意象。

空間、活動多元化-多功能空間營造

水圳串連周邊生活與環境的使用、活化街道,鼓勵活動的產生,形塑不同的空間氛圍,期能導入多樣化的活動類型,提供多元休憩使用。


本案設計概念與構想以「流動× 綠跳島」為主軸透過各種形式流轉,讓都市與校園景緻如風景輸送帶,型塑友善生活空間。鏈結基地內外藍綠資源,串接生態系統增加自然棲地。


課題與對策:

  • 缺乏自明性,多樣性不足:空間機能多元化,提昇使用效率與彈性
  • 空間串連及可及性不高:打開圍牆串連空間,形塑友善介面空間
  • 校園與周邊介面友善性低:營造漫遊林間水域,提升使用者互動遊憩
  • 生態多樣性貧乏景觀單調:建立多樣生物棲地,豐富景觀與季節變化


設計概念:

水流- 水景地貌的創造

以水域生態藝術概念為原則,創造門戶及節點意象。藉基地水道、南側新店溪與森林公園生態池形塑藍色網絡。

綠流- 人與環境的共生

創造自然共生綠地,以綠廊連結生態城市都市綠網。

空間流- 打開水圳記憶

打破空間阻隔,創造流動、串連的空間型態。展現新的容顏及城市故事。

交流- 多樣活動的構成

塑造不同尺度、氛圍空間型式。串連周邊生活與環境、刺激活動進行。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2020 第八屆 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環境規劃設計類


作品名稱:喚醒城市水記憶新生南路三段水圳意象重現暨人行景觀美化
主辦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景觀設計: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參與成員:劉柏宏、蕭向吟、林淳尹、郭子瑜、何宗蕙、謝昌諭、傅雅祺、賴佳慈
地點:臺北市
用途:透過都市藍帶來達到都市保水降低熱島效應等益處之外,串接「大灣生態草圳」以往昔農作水路為意象基礎,營造一條新型態與日常交織的都會水岸生態廊道。
計畫範圍:全長約580m
計畫經費:新台幣2,400,625元
工程經費:新台幣38,615,555 元
設計時間:2017年11月 至 2020年7月

評審評語:
本案應屬瑠公圳系統中之一環,雖然無法將更宏大之水圳掀蓋再生全部重現,但找到水源以生態工法導入都市生態服務機能,其景觀生態之活化意義更高於景觀綠美化與相關公共設施之服務價值,此亦為都市文化景觀活化復育之好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