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戈爾和他身土不二的時間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二)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地景設計界流行的幾個關鍵字:比如說,強調「動態的未完成」(地景都市主義天條); 強調「共感體驗」(大地藝術的沉浸式氛圍); 強調「在地」、「手作」(地方創生產業的小腦反射式用語)…重讀「地景的時間性」,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在設計界氾濫成災的詞彙,人類學家早以一種預言性的聲音說了出來。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移動中的風景-義大利瑞士樹葉火車 這輛樹葉火車不以快速和效率為目標,讓人們可以悠閒地欣賞風景,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享受純粹的旅行樂趣。這種慢移動方式不僅讓人們逃離了城市的喧囂,還讓人重新與自然和諧相處,找回內心的寧靜和平靜。 閱讀全文 陳薇安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學士 / 米蘭理工大學景觀建築與景觀遺產研究生
你說,到底什麼是「地景現象學」? (看不懂的詞彙之一) 「地景究竟是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還是外部觀看的風景?」這一再重複到近乎老掉牙的命題,彷彿讓我們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如果說,「地景現象學」就是這麼信手拈來的東西,召之即來、揮之不去,有如空氣與水,即使你無須刻意找尋,在某個靈光乍現的時刻,它的隻言片語、零散觀念會主動走向前,包圍住你,成為你思考感受世界的基準。那麼,這是否說明了它的本質,正如同浩瀚的宇宙星叢,無邊無際灑落一地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園 - 帕多瓦植物園 帕多瓦植物園是世界上許多植物園的範本,全世界各地的植物學生、學者或是建築人才,都會前往這裡取經,學習如何蓋出一座好的植物園。這不僅是植物科學的交流,也啟發了其他許多學科,例如醫學、化學、生態學等等,甚至可以說,帕多瓦植物園是世界上許多植物園的母親。 閱讀全文 陳薇安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學士 / 米蘭理工大學 景觀建築與景觀遺產研究生 /
眺望與藏匿(地景的張力之三) 既然「眺望與藏匿」如此基本,那麼在一高一低、一進一退之間,往往決定了地景體驗的基礎。這無疑是一個更加貼近本質論的說法,甚至比許多習以為常的公共vs.私人領域二分法更加古老。阿普爾頓進一步指出,眺望–藏匿理論還解釋了人類創造地景空間的驅動力。從這兩種行為模式,可衍生出近乎無限多種空間型態的排列組合,當然也有無限多種地景體驗。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