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力與都市設計交會的活教科書:基隆城市博覽會 基隆市政府在 2022 年 6 月舉辦城市博覽會,透過四個展區呈現兩屆市長任期間對基隆都市治理、都市設計的成果。基隆市政府跨越中央、地方的權管藩籬,創造不同土地權屬單位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對,促成民間社會力參與都市改造過程,以城市博覽會的形式開啟社會大眾對都市治理與都市設計的親身體驗、親近學習。本文剖析介紹這段社會力與都市設計交會、彷彿一本活教科書的一些面向,展望未來系統性都市設計與民間社會動... 閱讀全文 連振佑 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副教授
原生植物園藝化開發 原生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風土氣候並與其他生物形成生態系統,提供很多野生動物之棲地,也和人類的文化保有連結。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種植原生植物,理由便基於原生植物在生態系中與各物種較易共存共榮,也可以成為當地野生動物食物及棲所之來源,在生物多樣性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栽培上也較適應氣候環境,亦有較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 閱讀全文 陳坤燦 園藝作家 /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術組組長退休
什麼是「景觀」?(土地 Land 如何成為地景 Landscape) 「土地」(land)是如何成為「地景」(landscape)的?若要從藝術史當中尋找答案的話,馬爾科姆(Malcolm Andrews)在「風景與西方藝術」(Landscape and western art)一書或許提供了些許線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紅樹林突破」是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共識之一 2023 年 12 月,「紅樹林突破」成為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共識之一。此前,2021 年 6 月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共同指出,紅樹林本身是碳匯,同時也是海岸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因此保護紅樹林,等於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碳匯是雙贏策略。「紅樹林突破」專案將有助於將資金導入紅樹林復育與保育。紅樹林為何... 閱讀全文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
都市環境設計與自然共生 面對環境劇變,過去傳統植栽規劃已難以應付各種需求。都市與自然共生的綠化規劃下,由於各個樹種所需求的環境不同,而相同樹種因生長環境也會產生個體之差異性,藉由應用科學的理論及技術手法,更加有利於合理配置並建構生態共生機能環境。就預防與保健觀點,運用植栽專業知識並結合微氣候科技,將成為未來都市綠化趨勢。 閱讀全文 詹鳳春 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工學博士,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植物學農學碩士。前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兼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