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上|談摩天輪的起源與經營

特稿|朱世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美國註冊景觀建築師)


登高望遠。不論是為了安全的顧慮,或是對於休閒的嚮往,人類想要站在高處俯瞰大地的慾望似乎從巴別塔的年代以來不曾消減過。 1889 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巴黎鐵塔一舉成為世界第一高的建築之後,觸動了 4 年後美國人 George Washington Gale Ferris Jr. 在芝加哥所舉辦的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中構築了一個新式的觀景裝置。 這座約 80 公尺高的結構物在博覽會大受歡迎。 為了紀念 Mr. Ferris 所設計的這個輪狀設施,後人即將它命名為 Ferris wheel,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熟知的摩天輪。 

其實早在 16 世紀的遊樂場就已經有木造結構的摩天輪。直到 20 世紀的末期之前,摩天輪也一直是以遊樂場中的遊樂設施為主的形態呈現。然而不可避免的,摩天輪在城市之中的呈現,以它的高度與它的造型,倘若又是在一個比較空曠的地理位置,它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城市地標。日本東京台場的調色板大觀覽車(於 2021 年歇業),以及大阪天保山大遊覽車,都是在這樣的思路之下,依靠着巨大的港口腹地,兼具着遊樂与地區地標的功能。 


泰晤士河上的巨輪:倫敦之眼

2000 年開幕的「倫敦之眼」 (London Eye) 無疑是一個新的轉捩點,這個從倫敦之眼之後的摩天輪,多被取名為 XX(城市)之眼可以看出。倫敦之眼最初的由來是要迎接進入千禧年所進行的一個倫敦地標概念設計,是一個紙上競圖,其實根本沒有要讓得獎的設計被實施出來。而評審們也在看過參賽的作品之後,宣布沒有人贏得這個概念競圖。David Marks 與 Julia Barfield 這對夫妻認為他們所構思的泰晤士河上的巨型圓輪應該要贏得競圖,因此他們決定要自己來,在泰晤士河的南岸將他們的想法實現。 

彼時的泰晤士河南岸尚處在一個百廢待舉的狀態。倫敦南岸區(Southwark)在傳統上相較於北岸的金融城或是西敏寺區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弱勢的區域。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來,倫敦市的建設力度放到了南岸區,泰德美術館(2002),千禧橋(2000)等,也包括大倫敦市的市政府(2002)也在這一區建設起來。David Marks 與 Julia Barfield 在臨近滑鐵盧車站的河岸邊找到了一塊地,以年租 6 萬 5 千英鎊的代價做為實現他們夢想的地點。 


高還更高,城市地標的登天競比

原本只打算完成後 5 年就要拆除的倫敦之眼,沒有想到大受歡迎。500 英尺直徑,旋轉一次 30 分鐘的摩天輪足以讓登上的民眾俯視整個倫敦市的美景,但是又不是一個塔式構造,不想去跟巴黎鐵塔競爭(又是巴黎鐵塔!)的構想帶來了城市地標的新思維。

在 2000 年倫敦之眼開幕之後,2006 年有中國江西省的「南昌之星」,以 160 公尺的高度超越了倫敦之眼,成為當時世界最高的摩天輪。2008 年有橫跨在海河之上的「天津之眼」,與無錫的「太湖之星」。 同年新加坡的「Singapore Flyer」,以 165 公尺的高度,超越了南昌之星。2014 年開幕的美國拉斯維加斯「High Roller」,又以 2.5 公尺之差超越新加坡,稱霸世界最高的摩天輪達 7 年之久,直到 2021 年在杜拜的「杜拜之眼」(Ain Dubai,原名 Dubai Eye,Dubai I),一口氣以超越 45 公尺,總高 210 公尺的結構拿下世界最高摩天輪的稱號。但是這個稱號隨著它的結構產生問題停止運營後,又回到了拉斯維加斯。即便結構出現問題,位在藍水島(Bluewaters Island)上的杜拜之眼,其俯瞰波斯灣的姿態,比起島上的眾多建築,仍是高出了許多,成為杜拜重要的城市地標。 

倫敦之眼的單邊 A 型臂支撐的結構形式,也是在建築設計美學上的一大突破,超越以往摩天輪由兩個 A 型臂在兩側支撐的結構形式。 世界上也開始出現其他不以高度取勝,但是以結構形式展現優勢的摩天輪城市地標。2018 年中國濰坊白浪河邊上完成的「渤海之眼」,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式摩天輪;澳門路氹的「影匯之星」,則是建在新濠影匯兩座酒店大樓之間,設計意念來自電影《蝙蝠俠》中「高譚市」警長召喚蝙蝠俠的探射燈,是全球最高的 8 字形摩天輪。 韓國首爾則在構思一座雙圓的無軸式摩天輪「首爾雙眼」(Seoul Twin Eyes),座落在一棟 40 公尺高的建築上,其 180 米的結構,與總高度 220 米將超越渤海之眼,在 2028 年完工後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無軸式摩天輪;同時也將超越杜拜之眼,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輪。重疊的圓環共有 64 個莢艙,也是倫敦之眼的兩倍。


鉅額投入但回收亦可期

在城市之中豎起一座高聳的結構,成為城市的主要地標,似乎是從政者、開發商或甚至是設計師由來已久,不曾斷念的夢想。 然而,建設一座摩天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的直接與間接回收效益是否符合投資者的期待,更是一件需要經過仔細評估,從長計議的規劃。我們從以下的列表來看一下幾個摩天輪的情形:

扣除掉停止運營的,以及尚未完成的摩天輪,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它們可以帶來的直接與間接收益的情況:

從以上的表中,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出來,這幾個項目自開幕以來的營收狀況:

看起來造價雖然高昂,但是似乎成本回收的速度也相當得快。由於無法取得每一個摩天輪在運營的人力成本以及電力等方面的消耗成本的公開資訊,我們僅就造價與收費之間來估算的話,平均約 3 年左右可以達到成本的回收。南昌之星更是驚人地 1 年就達到成本回收。但是要注意的是,由於無法取得每一年的運營方面的公開資訊,這些數字有嚴重高估的情形。舉例來說,London Eye 開幕時的收費僅為 10 英鎊。從 26 英鎊調整為 30 英鎊更是 2024 年的事情。但是從 10 英鎊票價調整為 26 英鎊的收費是什麼時候,中間經歷了哪些變化則無從得知。因此 London Eye 開幕以來的營收應該可能落在 10 億到 25 億美金之間。其他年代稍微比較久遠的摩天輪應該也有類似的情形。加上所有的票價均以最高額度,並且所有運營時間均為滿載做計算;另外 2020 到 2023 有新冠肺炎,2008~2009 的次貸風暴影響等等,因此實際的營收應該會比上表所列還要再低許多。


營運效益之外更見城市形象

再從杜拜之眼的情況看到,一旦結構上產生問題導致停止運營,即使能夠檢修恢復正常可能都要經歷一段不短的時間,對於這麼巨量的一個投資,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財務收支平衡,的確會打上一個問號。但是城市的觀光效益似乎不能單純從這樣的因素來看。回到巴黎鐵塔為例,每一年造訪巴黎鐵塔的遊客人數為 700 萬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國外來的觀光客。而每一年到巴黎旅遊的遊客總人數為 4,400 萬人,平均 6 到 7 位觀光客就有 1 人上到艾菲爾鐵塔的頂部參觀。而這些人透過購買套票,或是在周邊旅遊的消費則是以倍數計算。根據統計,平均每一位觀光客在巴黎的消費是 128 美元到 603 美元之間,以巴黎鐵塔的票價 18.8 歐元(20.3美金)到第二層或是 29.4 歐元(31.8 美元)到頂層來看,可以知道會到巴黎鐵塔的遊客屬於高消費族群,更不用說會帶著香檳到頂部的遊客,他們的票價是驚人的 51.4 歐元(55.5 美元)。

再以倫敦之眼為例。從 2024 年開始,他們同樣打出了 48 英鎊可以享用一杯香檳,飽覽倫敦美景的服務,或甚至 65 英鎊可以讓你在登上倫敦之眼之前先在貴賓室休息。以平均每一位觀光客在倫敦的消費是 75 英鎊(95 美元)到245英鎊(312美元)之間,可以知道會到倫敦之眼的遊客同樣屬於高消費族群,更不用說會想喝香檳或是坐在貴賓室的遊客了。而他們所能夠帶來的城市形象效益呢?艾菲爾鐵塔已經取代其他在巴黎的博物館或觀光地,成為最能夠代表巴黎的城市地標。倫敦之眼在這一點則仍遠遠落後,還沒有成為觀光客心目中最能夠代表倫敦意象的地標。

當然,在這個這麼具有歷史與文化氣息的城市,能夠代表這個城市的建築物或是標的太多,若是以科技方面的意象或是建築智慧的結晶,倫敦之眼還是能夠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們也在其他不同的城市看到類似的趨勢。摩天輪的出現與日益精進的結構,並且做為一個城市的地標,展現出一個國家或是城市在對於工藝美學以及科技的追求。至於效益,端看出發點與取捨吧!


「港灣新生」完整報導

[1] 從基隆摩天輪引發的城市治理議題|港灣新生

[2] 郭瓊瑩:點亮國門景觀亟需整體港灣發展配套|摩天輪如何注入基隆新活力

[3]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上|談摩天輪的起源與經營

[4] 連振佑:國門廣場蓋摩天輪如何讓基隆地區雨露均霑

[5] 基隆鳥會沈錦豐:讓建設與生態一起成為多贏的做法|摩天輪與生態環境

[6] 吳宜晏:提醒城市願景擘劃、專業評估與民眾參與的重要性|基隆都市再生模式

[7]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下|談摩天輪的空間與景觀



關鍵字:港灣新生、摩天輪、城市地標、工藝美學、景觀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