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朱世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美國註冊景觀建築師)
(承上篇)所以到底是誰來投資摩天輪,讓它形成一個城市地標?從上篇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項目,其投資主體為私人單位的情況。我們再以下表做一個整理:
以上可以看到除了杜拜、中國與韓國之外,其他地區對於摩天輪的投資是由民間企業所發起,所謂形成城市地標效應的願景,其實官方就是沾光而已。但是杜拜、中國與韓國對於利用摩天輪形成城市地標的企圖心則是十分明顯。
首爾雙眼選址世界盃公園的考量
由於中國地區可以得到的資料有限,我們以韓國的「首爾雙眼」做為案例分析。「首爾雙眼」選擇了首爾市麻浦區上岩洞位於首爾世界盃體育場附近世界盃公園內的和平公園。世界盃公園是爲 2002 年首次在韓國舉辦的第 17 屆世界盃足球賽,選擇了原本是垃圾掩埋場的蘭芝島,進行棕地治理改善環境,歷時 6 年的處理掩埋垃圾中污染環境成分的淨化工程,以及一年多的景觀綠化工作,於 2002 年 5 月 1 日正式開放。
世界盃公園有和平公園、天空公園、彩霞公園、蘭芝川公園與蘭芝漢江公園等 5 個公園共同建構而成,公園占地廣闊,總面積高達 347 公頃,吸引許多民眾在傍晚時分到這裡溜冰或散步休憩。和平公園的大小為44.6 公頃,是世界盃公園的核心,其用意在紀念 21 世紀首個世界盃賽事,提高韓國與首爾的現代形象,發揮著作為世界盃體育場前院,以及首爾西北部地區中心公園的作用。 取名為和平公園也是代表人類追求與自然共存共生,祈求和平的空間。
首爾市政府於 2023 年宣布推進大漢江項目,透過增強漢江的吸引力和便利性以及升級改造,增強城市競爭力並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打造濱江便利設施和景點,同時尊重自然生態系統,力爭躋身全球城市競爭力前 5 名。做為 2007 年漢江復興計畫之后的第二個版本,大漢江計畫將透過 55 個計畫改善漢江的環境和設施,重點關注自然、交通、景點和活力 4 個核心戰略。
世界盃公園歷經了 20 年的建設後,也面臨新的一輪改造的時刻。首爾市選擇這個腹地廣闊的地點,打造漢江邊上的景點和活力核心。推動這項私人投資項目,在上岩建造一座具有創意、無輪輻設計的摩天輪,就成為大漢江計畫的一部分。摩天輪也將興建綜合文化設施。首爾雙眼將在綜合文化設施建築的屋頂上興建,提升到離地面 40 公尺的高度以確保全景,較低的空間將用作展覽和文化空間,包括表演和展覽廳、便利設施、配套設施和休閒設施,包括噴泉、滑索和單軌列車。
建置城市地標仍需商業可行性評估
名為私人項目,但是主體推動的單位實際上還是首爾市政府。然而,即使首爾市政府想要藉由這樣的項目提升首爾市民的生活品質與城市形象,整體項目仍然需要通過商業的可行性評估。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在 2023 年 11 月提交到首爾公共投資管理院。該院計劃於 2023 年 12 月完成初步審查,並於 2024 年 1 月將提案發送給韓國發展研究院(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KDI),以驗證商業可行性。截稿為止尚未得到消息這個項目是否已經得到審批通過。
從以上的文字也可以看到,如此攸關城市形象的項目,所得到的重視並非等閒視之,需要國家級的單位來保證它的可行性。而儘管政府有如此的願景,談到錢的時候還是在尋求民間的投資意願。截至截稿前,評估出來首爾雙眼的投資金額已經到達 7 億美金之多。這個數字是首爾市政府年度預算(3370 億美元,2024)的千分之二。但是如果單看公園與城市環境類的項目占總預算的比例為 5.4%(2023)的話,一座摩天輪的預算就占掉其預算的 3.7%。首爾市公園的總面積是 172.68 平方公里,和平公園占公園總面積的 0.26%,也就是說摩天輪的興建可能較其平常維護管理的預算多達 15 倍之多,這也造成預算的排擠,以及其他地區公園的維護管理品質可能往下降的情況。
然而私人進場來興建開發的話,當然就是在商言商,能夠賺得到錢,他們才有可能想要投資。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像是日本橫濱、大阪等地的摩天輪都是結合不同的遊樂設施。即便是中國以中央企業或是國營企業、城市基金等模式主導的摩天輪,也不可免的要結合遊樂設施增加營收來為國家效力。從「江西南昌之星」、「深圳灣區之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投資模式。「倫敦之眼」的案例以摩天輪單獨存在,而沒有其他配套設施如雲霄飛車、海盜船等等綜合式的遊樂園設施,在亞洲以外的地方是近年來唯二案例。另一個是美國拉斯維加斯的「High Roller」。但是整個城市充滿著娛樂設施的拉斯維加斯,放在這裡也無法與其他一起比較。
基地考慮空間腹地大小與周邊環境條件
那麼,不論是由官方啟動並且投資的摩天輪,或是由政府方主導、在空間定位上已經決定這個位置會出現一個摩天輪,但是引入私人投資方進行投資建設的情況,他們在基地的選擇上有什麼樣的考慮呢?如何藉由基地的選擇與空間腹地的大小、周邊環境的條件等等來營造城市地標的效應?上一段文字已經提到,大部分的摩天輪建設是結合遊樂場開發一起的,僅以以下 3 個表格的整理來看,分為有遊樂園、有室內休閒設施以及完全沒有遊樂園設施的情況:
在沒有遊樂園其他配套設施的情形,基地的選擇似乎都選擇在水上,而不是陸地。其他也泰半選擇在港邊或是河岸邊的基地。排除土地是否容易取得的情況之外,主要的考慮應該就是因為在水上或是水岸邊,運用平坦與廣闊的水面成為一個不容易有視覺障礙的地點,更容易凸顯摩天輪做為一個城市地標的形象。而花錢買票的觀光客也不會覺得上到了一個還被四處遮蔽、無法看得盡興的一個摩天輪。「海河之星」與「渤海之眼」都選擇建在橋上或堤上,或許也跟不需要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有關。摩天輪在地面所需要的接觸面積其實不大,但是所需要占用的空間不小,所需要騰出的視線空間更是以倍數計算。選擇水面上的建設似乎非常合理。
從資料來看,除了選擇地點的腹地足夠廣闊之外,也有選擇在摩天輪的下方建築一個服務性設施的方式。這個也與遊樂園的模式有一定的關係,而且更加的集中。遊客必須在室內經過特定的路徑才能抵達摩天輪;離開時亦然。這個對於配套式地增進摩天輪的營收有一定的助益。況且在屋頂之上興建摩天輪,也增加了摩天輪的高度與觀賞效益。台灣的幾個摩天輪,從過去到現在,似乎都有這樣的趨勢。(還有在山頂的,看得更遠!)
城市天際線面臨改變的選擇題
而腹地的廣闊與周邊建築與環境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關係。選擇在屋頂之上搭乘摩天輪,也有讓遊客在一開始,就不會有視線被遮蔽的情況,可以好好享受自始至終一個觀景的娛樂效果。更甚者,周邊環境的好壞,其實也是會被觀景者一覽無遺地收在眼底。「杜拜之眼」或是「天津之眼」雖然在旁邊是住宅區,但那也是在百米之外,不會輕易看到人家的生活或活動。登高望遠,會被收在眼底的是有什麼不應該被人看到的,那是在摩天輪規劃與開發之際,投資方與執政者需要好好把關的事情。
而上去摩天輪的人看得盡興,在下方看著摩天輪的人是否如此想呢?這似乎又回到了百年前巴黎鐵塔興建時,巴黎人對它的愛恨交織。畢竟豎立起一個龐然大物,原本廣闊的腹地被遮蔽了視野,而城市的天際線也從此改變,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輕易接受的事情。而這個改變能否朝向一個好的,正向的發展,或許這是一個強烈的契機與觸媒,讓城市往更好的方向進步。
「港灣新生」完整報導
[2] 郭瓊瑩:點亮國門景觀亟需整體港灣發展配套|摩天輪如何注入基隆新活力
[5] 基隆鳥會沈錦豐:讓建設與生態一起成為多贏的做法|摩天輪與生態環境
[6] 吳宜晏:提醒城市願景擘劃、專業評估與民眾參與的重要性|基隆都市再生模式
[7]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下|談摩天輪的空間與景觀
關鍵字:港灣新生、摩天輪、城市空間型態、景觀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