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嘉義設計力|用現代科技訴說百年老故事

口述|許燿宏(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

黃思涵(嘉義美街圖鑑總策劃、木更名堂有限公司行銷總監)

撰稿|陳子婷(道地新傳媒企劃編輯)

攝影|王士豪

 


在景觀設計中,既有專業將地景、空間整合之外,許多面向仍得透過活動、工作坊……等軟性介面的介入,使得空間的經營與使用能相輔相成。因此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今年評選類別增設了「溝通傳播類」。而這個今年初開的類別,殺出黑馬!由兩件作品共同獲得傑出獎的肯定。其中「嘉義美街圖鑑」在老街上運用全球性科技擴增實境(AR)技術,將歷史場域與在地老故事結合,將生活切面轉換到現下新店舖的文化傳承。評審委員分享:科技的運用,不僅成為擴散人文、讓世界認識的工具,還能打破在地青銀世代的隔閡,展開當代的溝通方式,讓老街「真實的掀起新一波美街復興」。

「嘉義美街圖鑑」主視覺、美宣品設計(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

市政府長期的資源投入,支持青年回嘉

近年嘉義的老屋,隨著市政府長期投入資源,巷弄中的老屋逐間有了新的生機,更打響了嘉義「木都」的特色形象,嘉義市政府在十多年前以在地木業特色定錨,整合多個局處單位的資源[1],長期投入於「木都」發展中,2023 年的推動更來到了「嘉義木都 3.0」的階段。

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許燿宏(以下簡稱許燿宏)表示:「這是長時間的經營累積,成為現今大家所看到的木都特色。本次『嘉義美街圖鑑』案子中許多合作店家,也是受嘉義市政府青年創新創業獎勵補助。市政府與在地團隊合作帶動了城市新氛圍,不僅提供了許多返鄉青年舞台,得以用自己的方式訴說故鄉,更發展出屬於嘉義的風格經濟!」


[1] 嘉義市各局處相關計畫與補助:

文化局:老屋卸妝(嘉義市老舊建築立面美化計畫)、舊屋力(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計畫)

都市發展處:「嘉有木屋」-木造建築整維補助

建設處:青年創新創業獎勵補助計畫、嘉義市特色店家形象再造計畫

左起嘉義美街圖鑑總策劃黃思涵、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許燿宏、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專員張庭綱(攝影:王士豪)


「嘉義美街圖鑑」背後,崛起的嘉義設計力

談起策展「嘉義美街圖鑑」的起源,起初嘉義市原想將成仁街打造為「特色街區」,因緣際會在 2023 年嘉義市主辦台灣設計展時,覺察到嘉義的設計力源自於嘉義市青年創業團隊的能量,而啟發了與在地青年合作的想法。從而將數位轉型成為導入特色街區的核心概念,以觀光休閒與服務整合的經營模式定調下來,也擬定核心目標「數位、設計力」後提供給青年團隊,極大的發揮空間與所需資源。 嘉義美街圖鑑總策劃黃思涵(以下簡稱 Rainie)認同的表示:「這讓團隊不單單僅是執行者,更是一個整合者的存在。」過程中的相互激盪,也創造了「嘉義美街圖鑑」的成功。

「嘉義美街圖鑑」的背後團隊,是一群由嘉義在地經營店家共同組成的即戰力團隊,在策展過程中,在各自的專業上展現專業能力:包含貫穿整體視覺設計的「美」字繪製、AR 的製作,形象影片拍攝剪輯…等,都出自在地嘉義人團隊之手。Rainie 分享:「雖然店家之間的競爭性勢必存在,不過在美街策展的過程中,參雜了更多的是友善關係、團隊合作的精神。各自店家在市場上長時間的耕耘,熟稔市場的商業性、美感、設計力,也帶給這次計畫更多的加乘效益!」

「嘉義美街圖鑑」策展團隊(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

身為嘉義美街圖鑑總策劃,同時也是「木更 MUGENERATION」咖啡廳主理人的 Rainie 談起與成仁街的淵源,「因為我們是嘉義人,回嘉(家)之後,總想著要如何發展嘉義新的木世代,因而選擇了成仁街原嘉義畫家林玉山的故居原址,開設咖啡廳,並取名為『木更MUGENERATION』」,MUGEN 在日語也有著「無限」之意,期許將設計透過餐飲在街區間發展,結合各種好玩的事情,讓大家認識嘉義的美與設計;本次的策展也以木更 MUGENERATION 為總策規劃據點,在過往的文化脈絡上,再發展新一代的木世代。

訪談話語間,不時可以感受到許燿宏的嘉義魂,以及 Rainie「企圖用自己的能力所及,訴說故鄉」的那股熱血精神。帶著我們走訪策展的街道巷弄,扎扎實實的感受到,策展團隊對每個環節的細緻;在短短 4 個月的籌備期,扎實的田野調查、新穎的視覺呈現,讓大家來到這個地方,得以透過導覽、結合濾鏡,彷彿身歷其境過往成仁街的繁榮,著實的讓人印象深刻。

嘉義市成仁街現場導覽情形(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


策展的三大重點:美感科技、青銀共創、設計力

藉由AR實境訴說200年前的諸羅

回溯歷史脈絡,嘉義市成仁街的繁榮超過 200 年的歷史,從清朝的米街,到後來清末、民初時期,短短 500 公尺的道路上,曾佇立著 3 間戲院,是嘉義市相當繁榮的一條街,以致後來許多藝術家、相關產業在此發展,獲得嘉義市「美街」的美名,其中至今傳承四代的「美街藝廊」店家,也成為本次策展中合作的店家之一。

過往嘉義市政府也曾導入資源在成仁街上,當初造街的核心著重在「看板規格化」一致性的美感,現今街道上仍可看到一些當時所設立的招牌型式。熱愛文化呈現與轉譯傳承的 Rainie 也分享,透過街道上觀察,「美的觀念」也正隨著時代變遷變化著。過往成仁街的歷史豐富,這些散落的街道氣息、時空物件依然在原地靜待尋回,其中「嘉義美街圖鑑 LOST & FOUND」在老街上運用全球性科技擴增實境(AR)技術,企圖尋回屬於成仁街上被遺忘的老故事。

在新技術的運用選擇上,相較需要透過輔助工具電腦類比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的 VR(虛擬實境), AR 則擁有相對的輕便性,藉由手機搭配社群軟體的濾境功能,結合設計的插畫畫面,就可以輕鬆看到這條街的老故事重現。將紙本刊物從平面走向立體,透過手機玩刊物,也是本次策展設計中的經典!

嘉義市成仁街至今仍能看到許多藝術相關產業經營於此(攝影:王士豪)

AR實境呈現效果(圖片截錄:嘉義美街圖鑑Instagram)


跨年齡層的共通語言 X 歷史文化

如何將活動與創新的事情,成功擾動在地長者一起加入?策展團隊擅用歷史記憶成媒介,喚醒在地居民的過往記憶, Rainie 分享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本次合作的其中一家老店「玉山食品店」現由 60 幾歲的老闆經營,隨著便利商店的進駐,原供應 3 間電影院的核心雜貨店,經歷了時代的繁榮與蕭條,起初接收到活動串連邀請時的自暴自棄,到後續感受到大家對於活動的熱絡,逐漸自覺「老店價值」存在的意義。計畫的執行過程因大家的熱絡,使得新科技的導入沒有成為阻礙,甚至後台數據受眾顯示,40 ~45 歲年齡使用者更占了一定的比例。

嘉義美街圖鑑串聯店家總計 23 間,許多店家走過歷史家族傳承,至今已來到第三代、第四代,合作店家老闆年齡從 28 歲跨距到 70 歲都有,「活動不只凝聚年輕人,還有讓長輩找到老店仍存在這條街的價值,不論年紀,長輩或是年輕人,都很願意共同投入計畫,是我覺得非常印象深刻的。」

合作店家HERMIT在光復時期為永成印刷店,店內至今仍保留鐵製老招牌與印刷機(攝影:王士豪)


美街串聯店家的共同標誌

如何讓大家能一看就知道是合作店家,輕鬆拿起手機一同觀展,這個屬於串聯店家間的共同標誌「街徽」的設計也有著許多巧思:以稻草屋簷代表嘉義經典木屋裡,藏著兩個尋寶用的放大鏡;而老街起源的米字,同時也代表著街道的井字,象徵著米街的開端;印著街徽的旗幟,成為 7 間故事性代表店家的共通識別,搭配對應的 QR-Code 掃描觀看 AR,回到過去窺探屬於這個店家的時代故事,同時打造了觀展上的視覺與聽覺實境感受。

店家形象標誌與街徽設計(圖片來源:左圖嘉義市政府、右圖陳子婷)


地方品牌「嘉義美街圖鑑」落地深耕,打造城市之美

「美街」不單單指一條街,「城市的美」也擴及更多層面,包含生活在這裡的人、在此經營的店家或是來到這裡工作的人,共同形塑出來。Rainie 分享:「我們也很期待下一個街廓被發現,把它轉譯成其他型態的美。因此在合作店家的選擇上,也訂定了對應的條件:

  • 經營一甲子以上的店家
  • 舊屋力(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計畫)的店家
  • 在活動主要街區經營 3 年以上的店家
  • 時空背景具有意義的店家
  • 距離活動主要街區步行 15 分鐘內的據點

在未來「嘉義美街圖鑑」將成為品牌,以成仁街為中心持續向外發酵,再次與大家見面,期待這個屬於嘉義的美與新木時代的來臨!

 

「看不見的設計」完整報導

[1] 導言:看不見的設計|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傑出獎

[2] 把自然環境帶回來的公路局阿里山工務段

[3] 崛起的嘉義設計力|用現代科技訴說百年老故事

[4] 反璞歸真!面向生態友善廊道五感好體驗

[5] 回到最初的愛.永續傳承的步道光景|獵人步道設計篇

[6] 棲地保育全靠細節!生態檢核讓工程更友善|獵人步道生態篇



關鍵字:

青銀共創、青年創業、嘉義設計力、台灣景觀大獎、AR擴增實境、木都、嘉義、嘉義美街圖鑑、溝通傳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