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土地的訊息,讓它本來面貌再現-大有梯田生態公園|台灣景觀大獎十年

口述|王玲玲(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整理|陳德如(道地新傳媒特約主編)

攝影|劉人傑(芬特斯影像藝術工作室)


【編按】台灣景觀大獎於今(2023)年邁入第十一年,道地特別企劃大獎相關系列報導,邀請到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玲玲來到大有梯田生態公園的現場,為我們解說這座梯田公園的設計發展歷程及理念,這座公園的新建工程除了獲得 2020 年第八屆台灣景觀大獎傑出獎的肯定,也得到 2021 年的建築園獎等多項獎項。梯田的復育如何結合鄰里與生態概念,化為都市公園,且聽設計師為我們娓娓道來。




大有梯田的身世

桃園大有梯田生態公園與其它梯田復育案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先是一座公園,再從這個公園闢設計畫的發展過程中,發掘了它曾為梯田的身世,由設計師再現它為服務生態及人文地景的特色公園。王玲玲提到,一開始作現勘時,只見荒煙蔓草,然從空拍看到的舊水管與測量所得地形線,隱約可見梯田輪廓,經過古地圖等圖資比對,再由居民訪談中證實,這片政府劃定為公園、已被次生林占據的基地,曾經是當地居民性命相依的梯田。



大有梯田生態公園基地原是一片荒煙蔓草。(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接近上圖視角。(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師的角色

梯田的復育於近幾年有里山倡議為背景,在公眾視野裡並不陌生,但用梯田作為公園設計的核心,仍是大膽的提案,須耗費極多的觀照、設想與說服工作。畢竟就維護成本來看,管理一座典型的公園,與營管一座梯田,是極度不同的投入規模。王玲玲提到設計師如何在使用者-居民與規劃方-政府之間擔任橋樑,由當地居民來告訴政府:這塊地方過去曾是梯田;再由設計師提出未來的營運管理計畫,去克服、排除在實踐上可能遭遇的困難。


水的命題

首先是水。王玲玲提到,水梯田的水域面積大,運作起來勢必要豐沛的水量。循著這樣的假定,作出來的水源調查,結果卻是超出想像。從居民訪談過程中設計師得知,空拍看到的 1 英吋舊水管即是過去灌溉遺跡,這樣細瘦的 PVC 管匯集為 6 大桶,即為當地的民生用水與梯田灌溉來源。鍥而不捨的設計師再請地方耆老帶路,循管進山找水源,最後看到的,「其實也就是一 攤水」。始知滋養一方土地,原來真的靠滴滴涓涓便能達成。



請當地耆老帶路,找到古梯田水源。(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不放心的設計師仍為梯田設置了因應枯水期的地下水井,然公園啟用至今,未曾啟用過。說明先人與大自然的合作無間-老天爺給我們的水,即便看來細瘦,卻是緜長,可以涵養無窮生機。

除了設想旱季可能遇到的問題,雨季也是台灣不能忽視的致災因素。水梯田有利於水土保持,大有梯田作為生態公園,須納入更強大的滯洪功能。設計師運用梯田優勢,將原本可能生硬的水泥設施化為水景觀,讓接坡的平地步道沿河而行,成就一幅有鵝鴨、有水、有層巒梯田的田園圖像。



王玲玲於大有梯田生態公園行人步道,影像中可見河中鵝鴨小屋與梯田上設置的觀景臺。(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有如通靈

這幅圖像從設計師於公園制高點設置的觀景台俯看,又是另番景緻。梯田地形變化盡收眼底,隨著季節,亦有色彩的轉換,隨著一日早、午、晚不同時分,能觀察到穿越經過的居民,傍著梯田而行的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王玲玲強調,景觀設計不應該是英雄主義式的表現,而是努力接地氣。過去深入原民部落的經驗給她的啟示,是「當你看到大山大河,會發現你是沒有設計能力的」,設計師的角色有如通靈者,任務是去接收來自土地的訊息、順應大自然、尊重地回應「它要你做的事情」。


「玩」出匠心

設計師看見了過往的梯田,梯田早就長在那裡,與其說圖面上線條如何蘊含美感、信手拈來,不如說每一條線皆有其意義與生命力,從土地上長出來。設計師的慧心及巧思,其實須在細節裡體會。例如將石堤改為土堤的作法,避免青苔增加維管負擔;例如嚴縝的水保與維運計畫的提案與執行;又例如如何運用邊坡的高埕差,讓遊戲場自然地崁合到地景裡。王玲玲認為,玩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能不怕危險地玩、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保持警戒地玩,必能發展出很棒的玩法、長養下一代健康的身心。與大自然「玩」的能力,對王玲玲來說,就是成就一名好的景觀設計師核心素養。


涓滴皆是滋養

王玲玲分享她很喜歡的一部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王玲玲認為這部電影揭示了景觀人需要知道的一個真諦,那就是人生最終的財富、最後要回答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艱深的、專業的、科學或技術性的難題,而是來自我們從小到大所有的人生積累。我們經歷的所有生命經驗,最終將成就那個終極命題的答案。王玲玲提到發現大有梯田的空拍圖與設計圖上的地形線可以對在一起時的感動,有如得到某種答案的印證,「這就是這塊基地本來應有的面貌」。願意謙卑、懂得聆聽、懂得反思觀看的方式,自然終獎我們以豐盛。



「這就是這塊基地本來應有的面貌」。(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王玲玲專訪影片文字版

(為利閱讀業經編輯重整,與原述不盡相同)

荒煙蔓草中…

我們當時接到這個計畫時,來到現場看,其實它是一整片的荒煙蔓草,什麼都看不到。把這些草除開來之後,才看到裡面有69個祖先的墳墓,於是乎我們就要開始進行一場跟祖先的對話,讓這些祖先能夠很安然地離開這塊土地,之後,再重新賦予這塊基地一些不一樣的使用。


地形線透露的訊息

開始進行測量的時候,就看到了測量回來的這些地形線,其實隱隱約約看得出來,好像是梯田的形式。所以後來我們就去把圖資調回來,發現它確實以前就是一個梯田,有看到一些水管的銜接。那時候我們就想,能不能夠把這樣的地景所蘊涵的一些意義重現出來?


讓居民參與

當時主政的市長鄭文燦,是一個親力親為的市長,很願意跟居民去做溝通,他來到現場,居民告訴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梯田,他說,市長,我們以前這個地方就是梯田。

常常我們認定的思考,公園這件事情的闢設,是很單純的供市民使用。但是現在我們覺得,必須是透過公園設計的手段,讓居民能夠參與、再體驗,然後去思考自己跟這塊土地的一些關聯性。於是我們在整個營運的角色設定、還有活動的企劃上面,把農耕這件事情,開放給市民,透過報名參與等機制,讓這個體驗活動的收入,可以挹注到公園的管理經費裡。


尋找水源

梯田的營運一定要有水,所以第一個階段,我們就請當地的耆老,帶我們追本溯源,去找當時梯田的水源。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進去,找到了那個水源,看到了,其實源頭也就是一灘水。梯田的水域面積很大,所以在我們的想像當中,原本是覺得要營管這塊梯田的運作,應該是需要很大的水量。所以水資源的珍貴,是讓我在這一次調查的過程當中發現與瞭解,原來只要一滴水、任何一滴水,都對土地有非常關鍵、延續生命的力量。要灌溉這麼大一片基地的水源,就靠這些 1 英吋(inch)的管,這樣子滴滴涓涓就可以達成,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原來這樣子就可以滋養一塊土地。


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水

在做地質鑽探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這一塊基地的地下水位很高,所以管一打下去,水就出來了。然而截至目前為止,到現在,我們的地下(戰備)水井都還沒有啟動,備而不用。也就是說,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水,其實是足夠的,就看我們如何用設計,好的設計、思維跟手法,讓它蓄存之後,能夠重新灌溉這塊土地,讓這塊土地的生命力,呈現不一樣的風貌。


好的設計始於聆聽

我常常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只要能夠呼應環境,這塊土地它的一些訊息脈絡,其實你尊重了它,它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呈現。(設計過程中)我很感動的是,我在把每一個梯田的線條拉上去的時候,跟營造廠它實際施作,順著這個地形環境條件,在拉這條梯田線的時候,從空拍到設計,最後全都對在一起,全部相合、對在一起,那表示什麼?這一條線,它是這塊土地上本來就存在的,具有它原本的意義,我只是把它再現出來,而這就是這塊基地本來應該要有的面貌。


保持熱情、打開眼睛、用心體會

景觀它太迷人了,生活當中所看所見,俯仰都是景觀。我覺得我會告訴年輕學子,除了保持你的熱情,打開你的眼睛,最重要的是你要用心去體會,台灣這塊土地有多少珍貴、多少的美。尤其當你看到了大山大河,你會發現,你是沒有設計能力的。其實就是順應著大自然要你做的事情去做,不要違反。所以對我來說,景觀所學的十八般武藝到最後,其實不是個人的英雄呈現,而是回饋、回應到這塊土地,她要你做的事情,你只要能夠接收得到、聽得懂。面對設計這件事情,懷著謙卑,其實你該知道的一切,大自然都在告訴你。



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玲玲。(圖片來源:拓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桃園市桃園區大有生態梯田公園新建工程


關鍵字:景觀大獎、水景觀、公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