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城市的獨特基因與新地標基隆塔|不一樣的視野

文|陳子婷(道地新傳媒企劃編輯)

圖|涂佳豪


基隆的獨特城市基因

既是山城也是海城的基隆,除了為北台灣的海運樞紐外,面海的同時卻也三面環山,山坡地面積更高達九成三。地狹人稠的基隆,日常生活與山坡地緊密結合,順應這樣的地形而產生了許多基隆僅有的特殊建築,讓筆者記憶深刻,例如:前往太平青鳥、Keelung 地標公園途中,一處基隆住宅大樓,其大樓基座是一座迴車塔(虎仔山迴車塔),提供汽機車透過不停的繞彎爬升,即可快速到達一定高度的路面;而另一個鄰近正濱漁港的金蓬萊社區,位於一條無尾巷弄中,兩側房子將其二樓樓板連接,成了住戶共用的中庭,居民得以在此種花種草休憩,甚至將其中庭開洞,使得陽光能穿透至下方路面,加蓋的路面也成為了住戶雨天的最佳遮蔽停車場。

細數這些看過覺得驚奇且已存在許久的建築,基隆總是讓人感到驚奇,似乎這個「獨特的城市個性」就是基隆潛在的城市基因,那麼去(2023)年正式開放的新基隆地標「基隆塔」,以港埠設施「橋式起重機」的造型設計,坐落於基隆港邊的巷弄中,呼應港邊意象,似乎也頗為合理!

左圖:金蓬萊社區二樓中庭開洞天井(攝影:涂佳豪);右圖:坐落於山中的虎仔山迴車塔(攝影:涂佳豪)

左圖:以橋式起重機為造型的基隆塔(攝影:涂佳豪);右圖:基隆港港埠設施橋式起重機(攝影:涂佳豪)

基隆塔的來由

基隆塔原址為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舊廳舍、日治時期的久寶寺,廢棄多年於 2019 年拆除,而當時基隆市政府藉由市民參與,討論基地再利用的方案,因而成為現今的「基隆塔」。

基隆塔為一個服務設施,透過景觀電梯克服了山城交通可及性的問題。過往橋式起重機為港埠設施為運送「貨櫃」使用,基隆塔成為了運載「人」的使用,藉由景觀電梯將人從地面垂直拉升至 19 層樓(約 67 公尺)高處,成為一個便捷眺望基隆市景的熱門觀景點。

左圖:前往基隆塔的無障礙斜坡牆面上,保留當時第二分局、久寶寺的老照片攝影:涂佳豪) ;右圖:基隆塔入口告示牌(攝影:涂佳豪) 

搭乘電梯至露天的觀景平台,往下走一層,為剛進駐開幕的「遠見人文空間」,這座高空景觀書店的建築巧思在細長的室內空間兩側設計了許多個延伸窗台,落地玻璃的視野猶如另一個小天地般,不時能看到許多小朋友拿著自己的選書停留在此。

基隆塔的整體色調也有設計上的著墨,前基隆市長林右昌曾提及「為想擺脫基隆舊舊灰灰的意象,因此基隆塔色調以橘色呈現」,正好與傍鄰的主普壇呼應,為基隆增添更多活潑的色調。

觀景平台下方的室內空間有多個延伸窗台(攝影:涂佳豪)

基隆塔的規劃建設,將周邊既有的景點串聯,也成為義二路形象商圈延伸至主普壇的便捷路徑,如果喜愛悠閒愜意散步者,也可以透過另一個路徑前往,從信二防空洞旁的環型小徑步行至一旁的主普壇,再往基隆塔。

周邊的景點不只如此而已,基隆市政府藉由「基隆山海城串連再造計畫」建設了高架人行棧橋「鵲橋」,串聯至視野更好、眺望高度更高的中正公園,可進入大佛禪寺寺前廣場上高達 22.5 公尺的白色觀音大士像中,登高至佛眼位置眺望基隆嶼及外海風光。

從鵲橋上觀看基隆塔與主普壇(攝影:涂佳豪)

左圖:信二防空洞旁的基隆塔環行小徑(攝影:涂佳豪);右圖:環行小徑前往基隆塔途中(攝影:涂佳豪)

白色觀音大士像佛眼位置眺望基隆外海景致(攝影:涂佳豪)

基隆的視野多元,可以直接在海洋廣場近距離感受港邊氣息、觀賞黑鳶,也可以前往周邊郊山眺望山海景色。因曾為北台灣防衛的軍事要地關係,基隆的郊山上存在著許多的軍事據點,現今也成了許多人前往的觀光景點,不同面向的據點能看到的景色也各有不同:基隆港南側的獅球嶺砲台,位於八堵前往基隆隧道的正上方,是正對基隆港的最佳視野,除了觀看整個基隆港外也可以飽覽前往基隆的車潮;而基隆港西岸的球子山燈塔更可以向下俯瞰貨櫃港碼頭裝卸貨櫃作業;東側的槓子寮砲台,面向北邊,得以遠眺基隆嶼以及遼闊外海,除此之外還有二沙灣砲台、Keelung 地標公園以及近年重新整理對外開放的白米甕炮台…等等。

現今新地標「基隆塔」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眺望基隆的自然景觀,讓民眾可以透過不同的視野及空間體驗,與北海岸的自然景致相融、相望。

左圖:從巷弄入口進入基隆塔的排隊隊伍(攝影:涂佳豪);右圖:從巷弄入口仰望基隆塔(攝影:涂佳豪)

登上基隆塔,將基隆「港、城、丘」視野景觀,盡收眼底 (攝影:涂佳豪)


基隆塔營業時間:

開放時間 10am - 10pm,周一休館

 

「港灣新生」完整報導

[1] 從基隆摩天輪引發的城市治理議題|港灣新生

[2] 郭瓊瑩:點亮國門景觀亟需整體港灣發展配套|摩天輪如何注入基隆新活力

[3]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上|談摩天輪的起源與經營

[4] 連振佑:國門廣場蓋摩天輪如何讓基隆地區雨露均霑

[5] 基隆鳥會沈錦豐:讓建設與生態一起成為多贏的做法|摩天輪與生態環境

[6] 吳宜晏:提醒城市願景擘劃、專業評估與民眾參與的重要性|基隆都市再生模式

[7]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下|談摩天輪的空間與景觀

[8] 基隆城市的獨特基因與新地標基隆塔|不一樣的視野

[9] 鄧浩:構造物的看與被看|從基隆摩天輪談視覺觀點啟發


延伸閱讀:

[1] 基隆城市博覽會【城市參與製造所】05 基隆塔 邱文傑

[2]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基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