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構造物的看與被看|從基隆摩天輪談視覺觀點啟發

文|陳子婷(道地新傳媒企劃編輯)

 

基隆市長謝國樑宣布,希望明(2025)年能在國門廣場建置固定式摩天輪,打造觀光新亮點。投入基隆歷史脈絡爬梳與城市規劃 8 年的行遠國際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行遠國際)總經理鄧浩,分享了從時間、空間不同視角的轉換所帶來的思考面向。

 

時代變遷帶動基隆的視角轉換

歷史上觀看基隆的方式很多種,400 年來全世界皆從海上觀看基隆,把台灣當成一座島,用座標方位讓海員知道基隆港所在,現今多從陸地上的不同視角觀看基隆,鄧浩表示:「可以站在海平面上觀看,也可以站在山頭上鳥瞰,去年完工的基隆塔,還有未來的摩天輪,無疑地也提供了不同視角,很有趣!」

基隆塔頂端的景觀平台可以就近俯瞰基隆港(攝影:涂佳豪)

兩極化的評價,在於用哪種視角觀看

例如,基隆塔的評價兩極,負面觀點認為在小尺度巷弄矗立起龐然大物,超尺度的擁擠為人詬病。鄧浩認為,基隆塔將人迅速從地面拉升至一個高度,俯瞰基隆港,其氛圍的感受等於從一個擁擠嘈雜的城市環境,突然親近郊山,周圍也變得安靜,而當大航海的山海大地景盡收眼底,也就讓大家知道基隆港為什麼會是東亞重要港口了。「一個構造物有看與被看,當他是一個物件時,大家會對其有評價,但當視野觀點從構造物往外看時,負面評價可能就消失了。」

 

鄧浩以「倫敦之眼」的建設來說明,除了資金為樂透彩獎金的挹注外,其位置鄰近大笨鐘,在歷史建築區周邊佇立一個這樣的建築,在當時也飽受爭議。然而,當摩天輪一旦從水面拉起,負面聲量就沒了,變成和大笨鐘等量齊觀的城市意象。他認為,倫敦之眼位處河邊的素地,與基隆市國門廣場相似,「建設摩天輪這件事情,並不是一個罪惡,而是座落在哪裡?為了什麼開發?」門票的收入如何與其他建設結合,利用新亮點帶動城市的更新,反而成為助力。

倫敦之眼坐落於歷史建築區周邊,與大笨鐘相鄰不遠(圖片來源:CANVA)

鄧浩表示,若基隆摩天輪預定地在港邊,沒有跟旁邊西二三碼頭倉庫整合、也沒有跟後方中山區區域規劃整合,將會成為一座孤輪,「帶來的人潮,有沒有經過整體評估、大眾運輸整合,選擇的地點和開發方式至關重要。摩天輪不是罪惡,但用什麼方式呈現,對基隆來講更為重要。」


「港灣新生」完整報導

[1] 從基隆摩天輪引發的城市治理議題|港灣新生

[2] 郭瓊瑩:點亮國門景觀亟需整體港灣發展配套|摩天輪如何注入基隆新活力

[3]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上|談摩天輪的起源與經營

[4] 連振佑:國門廣場蓋摩天輪如何讓基隆地區雨露均霑

[5] 基隆鳥會沈錦豐:讓建設與生態一起成為多贏的做法|摩天輪與生態環境

[6] 吳宜晏:提醒城市願景擘劃、專業評估與民眾參與的重要性|基隆都市再生模式

[7] 搶眼天際線的摩天輪背後.下|談摩天輪的空間與景觀

[8] 基隆城市的獨特基因與新地標基隆塔|不一樣的視野

[9] 鄧浩:構造物的看與被看|從基隆摩天輪談視覺觀點啟發


關鍵字:港灣新生、摩天輪、景觀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