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園營造與巧妙點景背後,是景觀設計師的細緻鋪排|住宅居住環境類傑出獎

口述|孫培強(木荷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總監)

撰稿|陳子婷(道地新傳媒企劃編輯)

攝影|劉人傑

 

第 11 屆台灣景觀大獎,木荷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以兩件住宅中庭景觀設計作品,拿下兩座住宅居住環境類獎項,其中一件為榮獲當類別最高獎項,傑出獎的「精銳 Garden One」;以及獲得優質獎的「陶朱隱園」。以自然為主題之地景設計,包含陽光、樹林、湖水、景石、瀑布等元素,組合成接近自然的戶外地景。評審委員給予評價:「在嚴肅法規訂定之住宅 10m 退縮空間中[1],塑造了一處包含健康樂活、優雅舒適及多元休閒的優質居住環境,值得肯定。」

 

[1] 建築法規中要求「退縮建築留設公共開放空間」,其中一個項目:臨接50m以上計畫道路及1-12-33M 計畫道路部分,應自道路境界線至少退縮 10m 建築。

從高空俯視Garden One景觀設計(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當我們破壞了一個基地再重建,期望藉由適度的綠化介入,讓景觀柔化、拉近人與建築之間的距離。」──木荷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孫培強總監

 

「因為我把它當作興趣,所以我樂在其中,我就是愛做!」秉持著自己對景觀的熱愛,自屏東農專森林科畢業後,投入庭園景觀設計至今超過 30 年時間的孫培強,善用自己對植栽的熟稔以及設計上對景觀的細緻追求。為了避免庭院中明顯的花台設計、分割線條阻斷人與植物間的親近,精於以植物模糊邊界,自然而然地將植栽與剛性鋪面揉合,巧妙靈活的配置出適地適木的庭園,因此也常聽見木荷景觀被定位成是「自然式庭園」的風格代表。

木荷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總監孫培強(圖片來源:道地新傳媒;攝影:劉人傑)

總是將庭院畫面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給樹木,對孫培強來說是一種捨得。「這是一種分享的心情,假若這麼多樹木只種在我的苗圃裡,沒人欣賞,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將庭園中樹木的配置,比擬成插花的主枝,即使僅為一不起眼的線條,只要位置和比例恰到好處,就能賦予庭院生機。

時常建議自己家的設計師去學插花、畫國畫的孫培強說,「所有的基礎都是建構在藝術、美學上面,要有絕對的基礎美學涵養,才能去勾勒出動人的畫面。」這是在做景觀、做園藝中最欠缺的。可能認識了很多樹,但不知道怎麼種樹、哪一棵樹位置要怎麼種?比例要怎麼放?樹形要怎麼擺?孫培強更直言的說:「我案子成功與否,都立基於美學基礎之上。」美學基礎夠,做出來的東西都會流暢,就算走進一個剛完工的花園,但會感覺渾然天成,覺得很自然、舒服。「把一棵樹放在對的位置,讓這棵樹好像原本就生長在這個空間,如同『樹先來,建築物後來』的樣貌,那這棵樹就充分表現出它的價值了!」

Garden One庭院設計中,以大型的喬木位置創造點景(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從設計、施工到養護一手包辦,做到充分負責!

有別於其他景觀公司僅投入設計或工程的部分階段,木荷景觀承攬完整業務,從設計、施工、監造、再到完工後的養護管理,孫培強說這是做到充分負責,「木荷景觀案子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家做的,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推卸責任!」團隊編制內加上外調的師父,每天約有七、八十人投入在工作之中。案件的完整執行,也讓木荷景觀在施工階段,得以彌補設計階段因時間限制所未發覺的不足;也因承攬完工後的維護管理,使得在植栽配置保有更高的彈性,適度以 10~15% 的草花搭配,結合固定頻率的維護管理,讓庭園四季都有開花植栽可以欣賞。

 

在空間的多樣性中,景觀設計如何切入?

「就是在許多的方案裡,找到一個,設計師認為將來做出來最好的方案。」

為使整體氛圍敘說同一個故事,景觀設計絕非憑空捏造,除了抓取建築或案件關聯語彙外,更需要搭配業主對於空間尺度、坪數、客群定位,加上銷售端的產品包裝,都必須一一考量。

擅長做「水景」的木荷,孫培強覺得元素「水」的出現,對於空間是加分的,甚至洗滌人心。在木荷的案子中時常可以看見不同樣式的水景。設計過程中為了讓設計更貼近業主的廣告詞「我家有一座湖」,孫培強將 Garden One 原先設計的 170 平方公尺水池,擴大了一倍之多,水深也從原本的 40 公分調整到 1 公尺。

然而,也因為有這樣尺度的湖,在魚種的選擇上,比起花色漂亮的錦鯉,最終選擇養殖 8 尾約有 1 米多長的黑色泥鰍,將視覺著重於庭園的整體環境上,並在湖邊放置了一葉扁舟,勾引視覺感動。

Garden One水池中放置了一葉扁舟,成為視覺點景(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木荷接案的核心關鍵,是業主對於「景觀價值」的認同

「景觀不只是為了填充空間」,業主的基本認知要有、基本的預算也要有。孫培強說:「防水是建築之母,那『排水』就是景觀之母」,雖然是看不見的工程介面,但是「做排水」是為了樹木的基本生存,如果排水沒做好,樹淹在下面,再怎麼種樹都活不了。

談起與業主精銳建設的相遇,孫培強說:「那是在一個時間點,遇到對的人」,精銳的想法與木荷團隊很接近,所以才會如魚得水,一起努力做共同喜歡的事、做對的事。台北寸土寸金的土地,加上施作金額的考量,時常會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取捨,喬木法定一米半的土壤深度,時常只做了 一米二。相對的,Garden One 的業主精銳建設,考量植栽的生長需求,結構降版最少都有降到兩米的深度。但也因為結構降版,填土的量、排水、防水這些東西,無形中也增加了蠻多成本。「感謝他們願意做這些看不到的地方,也謝謝學會給這個案子的肯定!」

Garden One施工照片(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台北不是不會做景觀,只是不像台中有如此好的環境條件

台北環境上許多先天上的限制,多雨的氣候、缺乏陽光,許多的開花植物都沒有辦法展現他的風貌。加上基地狹小,相較台中的案子,腹地廣闊,也因面南邊的基地,陽光充足,熟知台中集合住宅蓬勃發展的孫培強說:「做 Gardon One 這個案子,其實沒想太多,就是秉持著不能讓台北人漏氣的態度!」台北不是不會做,只是沒有如此優越的腹地、氣候條件可以發揮,因此有機會到台中來,就充分運用了這豐厚的資源,打造出令人驚豔的庭園! 

Garden One庭院設計(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景觀大獎兩件獲獎作品之間的差異

木荷景觀在本屆(第 11 屆)台灣景觀大獎中獲獎兩件作品。談起兩個案子,孫培強說,「陶朱隱園」與「Gardon One」的景觀設計尺度不同、環境條件也不一樣,其中一個滿大的差異,在於基地的縱深條件不同。台中的 Garden One 縱深三、四十米,擁有足夠的腹地去營造近景、遠景、深景;相對的,台北的陶朱隱園,縱深僅有七、八米,緊鄰一大面落地玻璃,室內就是一個大游泳池。在這樣極短的距離裡,必須要有鋪面、走道、水面,也有壘砌石頭的牆體。這麼多的層次堆疊,整體完工後落瀑水池就在面前,那個臨場感非常豐富,身歷其境的感受非常的強烈。

陶朱隱園取名自中國春秋時期范蠡陶朱公的故事,擁抱絕佳之地、絕佳之境、絕佳之藝,追求技術之登峰,打造藝術之極致。因此木荷提案,陶朱隱園一樓的戶外空間以天然石頭壘、砌,仿自然山水,將原先建築師設計最高有九米、最低六米的七道高聳牆體巧妙地掩飾,也因在這高度的量體、且有限的腹地下,打造自然山水,確實是我們這個案子裡覺得滿有挑戰性的地方。

陶珠隱園透過木荷景觀設計景石疊砌,創造出壯闊磅礡的落瀑景致(圖片來源:木荷景觀)

在撰寫景觀大獎專題報導的過程中,筆者也有幸在參訪活動期間聆聽孫培強的精彩導覽。他對植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無私地與參與者分享,令大家受益匪淺。

低調沉穩的孫培強,細膩地講解了為每個角度所設計的「端景」概念,以及「適地適木」原則的重要性。他從設計階段開始,詳細說明了如何整合思考植栽未來的成長空間與整體氛圍的營造。在回答參與者提問時,迅速辨認植栽並提供設計上的專業建議,整個過程中,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知識往往是學校課堂上難以學到的,讓筆者及現場參與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參訪精銳Garden One,孫總監向參與者分享設計理念(圖片來源:黃子瑄)

「看不見的設計」完整報導

[1] 導言:看不見的設計|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傑出獎

[2] 把自然環境帶回來的公路局阿里山工務段

[3] 崛起的嘉義設計力|用現代科技訴說百年老故事

[4] 反璞歸真!面向生態友善廊道五感好體驗

[5] 回到最初的愛.永續傳承的步道光景|獵人步道設計篇

[6] 棲地保育全靠細節!生態檢核讓工程更友善|獵人步道生態篇

[7] 景觀百年大計,融合在地人文生態真永續|獵人步道觀旅篇

[8] 庭園營造與巧妙點景背後,是景觀設計師的細緻鋪排|住宅居住環境類傑出獎


關鍵字:Garden One、木荷景觀工程、孫培強、住宅居住環境類、台灣景觀大獎